肾脏病学科_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医院
肾脏病学科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医院
科室简介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脏病学科创立于1983年。在学校和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罗季安、刘伏友、彭佑铭等学术带头人带领下,经过近20余年的不懈努力,肾病学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整个学科无论从规模,学术梯队,均已跨入全国肾病学科的先进行列。

  该学科目前是中华肾病学会常委单位,中国血液净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血液净化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及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2002年4月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同时批准成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脏病研究所。

  目前该所下设肾病专科、血液净化中心、电镜室、肾脏病理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临床检验室。现有肾病病区2个,定编床位70余张,设施先进齐全的肾病ICU病房和各种类型的套式高级病房,每月出院病人数达150例左右,平均住院天数10~15天左右,在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该所拥有国内一流的面积达1500M2的血液透析中心、手术室,有美国、德国、瑞典、日本等世界名牌的先进血液透析机43台、Accura床旁血液透析滤过机3台、BM25床旁血液滤过机1台、Renatron透析器复用系统3套、世界先进水平国内唯一的超大产水量带热消毒的劳尔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和美国产OSMONICS23G水净化系统各1套、日产多功能空气消毒净化机1套、进口自动化腹膜透析机1台等;拥有一系列国际上先进的医疗及科研设备,如日产透射电子显微镜1台、美国进口高效液相色谱仪1台、UF100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1台、病理成像分析系统、B超、冰冻石蜡切片机、低温超速离心机、细胞培养箱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系统全套设备等,能较好开展肾脏病理、电镜生物超微结构形态学检查技术、细胞培养及分子生物学等各项高新技术,可满足临床和科研、教学的需要。中南大学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成立于1988年,具有血液净化专业护士14名,专职工程师2名。

  该科于198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2年开始招收博士生,2000年批准为博士点和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在长期科研教学实践中,本学科形成以罗季安、刘伏友、彭佑铭等6位教授 (4位博导,有2人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和9位副教授组成的优秀学术带头人队伍。中青年临床医师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博士后2名。近五年来已培养博士生8人,硕士生20人。目前在读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30余人。该所有三位博士获亚洲腹膜透析青年探索者大奖,一位博士曾获国际青年研究者基金赴加拿大参加国际腹膜透析学术会议。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每个研究方向各具特色,人才培养优势突出,学术梯队合理化,呈年青化、高学历化。现已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

  该所1997年获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形成了血液净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胃肠透析)及间质性肾炎为主要特色的研究方向和肾脏病临床为主要依托的临床-科研体系。腹膜透析为该科特色,为国内首批开展腹膜透析的单位之一,共进行腹膜透析约400余例,目前继续在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者约100例以上,在腹膜透析置管、腹膜炎治疗等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腹膜透析溶质转运和腹膜纤维化的分子研究中,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大分子溶质转运与小分子溶质转运为不同途径,增加腹膜小分子溶质转运与减少蛋白质丢失可以分开进行研究。较早开展了腹膜间皮细胞培养,探讨了细菌毒素、肿瘤坏死因子、腹透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基因治疗防治腹膜纤维化,使该领域处于国际前沿。2000年在省内率先开展连续静脉血液滤过(CRRT)、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血液吸附等先进血液净化技术,成功地抢救了80余例多器官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常规在该中心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已有百余人,是中南地区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血液净化中心,其血液透析抢救和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目前主要研究慢性透析病人并发症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抢救多器官功能衰竭,以提高急、慢性血透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增加慢性透析病人就业率和减少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前列腺素(PG)与肾脏疾病的研究为目前国际上高新研究,主要从分子水平探讨COX-2、mPGEs、PGE2、PGJ2、EP2及EP4在正常肾脏、肾脏炎症、肾小球硬化、慢性透析病人MIA (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MIA)的作用机理。1986年开展了中药胃肠透析,在全国部分省市及东南亚部分国家试使用,收到了良好治疗效果,目前主要开展了肠道清除尿毒素及肠道菌分解尿毒症毒素的机理研究,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鱼胆中毒肾病、铅性肾病、造影剂和甘露醇肾毒性等间质性肾炎的研究。从亚细胞水平研究了碘化钾对铅性肾病的治疗及铅亲合蛋白在铅性肾损害的作用;目前正在研究X线造影剂和甘露醇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治疗对策,为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奠定了基础。肾病病理检查时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基础,对于提高临床肾脏疾病的诊疗水平起自关重要的作用,该科为国内较早开展肾脏病理检查的单位之一,目前每年肾活检病例数约300~400例,预计2005年年底可达500例以上,为国内领先水平。

  近五年来持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基金(1项)、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访问学者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1项)、湖南省科委(10项)、省教委(2项)、省计委(2项)、省卫生厅基金 (10项),总计课题费达224.6万元,获专利2项。有4个项目为经济开发项目,如新型国产腹膜透析液研制等,有着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五项;在国际和国内核心刊物出版论文200余篇,其中国际重要学术刊物1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23部。

主治
水臌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 尿路真菌感染 囊性肾病 腹痛 痛风性肾病 尿崩症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狼疮性肾炎 
医生列表
陈俊香 袁芳 黄鑫 肖力 吴盛鹏 刘映虹 李瑛 凌光辉 成梅初 袁曙光 肖平 马育慈 李军 陈星 罗季安 刘伏友 朱笑萍 朱健玲 彭佑铭 段绍斌 王谱章 蒋云生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