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_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呼吸内科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科室简介

    南方医院呼吸科正式创建于1978年,在学校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科医护人员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呼吸科在医教研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科室初具规模。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呼吸科目前主要由普通病房、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管理治疗中心、呼吸内镜中心、肺功能检查室、慢性气道疾病研究室共6部分组成。现有普通床位54张,重症监护病房床位6张。

    呼吸科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蔡绍曦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医工程” 首批专家之一,国家863科技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广东省呼吸科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科现有高级职称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导师1名,全科有博士后1人,博士6人。多人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国际呼吸杂志》、《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实用医学杂志》、《中华哮喘杂志》、《中华临床杂志(中文版)》、《中华临床杂志(英文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国家级期刊杂志担任编委及特约审稿专家。呼吸科作为内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呼吸病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各1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人才班、进修学员200余名。2000年以来,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军队、广州市科研基金10余项。我科参与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先后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军医疗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出版著作10多部,其中主编、副主编4部,教学多媒体3部,其中2部多媒体分别获全国和军队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三等奖。作为总后勤部“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呼吸科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广州市“抗击非典模范集体”,解放军四总部“非典防治工作先进单位,第一军医大学“防治非典标兵集体”并记三等功。

    呼吸科作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肺功能、纤支镜呼吸机培训中心,拥有:耶格强迫振荡肺功能仪、6200肺体积描记仪、OLYMPUS内科胸腔镜和电子支气管镜、PENTEX电子支气管镜;瑞士伽利略、拉斐尔、美国PB-840、德国西门子Servo i,德国Drager Evita 4、美国伟康无创呼吸机、澳大利亚RESMED无创呼吸机等呼吸机20余台,10余台多功能监护设备、便携式呼出气NO检测系统(NIOX-MINO,瑞典),设备总价值超过千万元。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呼吸科医疗科研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参加了多个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如 “Inhaled Steroid Treatment As Regular Therapy In Early Asthma(哮喘早期吸入激素的规范治疗)”多中心研究的分中心,参加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肺栓塞规范化诊治的研究》以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提高肺栓塞诊治水平的研究》多中心研究的分中心,先后参与了多项全球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近年来呼吸科不但对常见病、多发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肺部良、恶性肿瘤、各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治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诊疗规范,而且对少见疑难病如:肺栓塞、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深部真菌感染、肺曲霉菌病、巨细胞病毒肺炎、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组织胞浆菌肺炎、变应性肺泡炎和肺血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对对器官移植后的肺部感染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呼吸科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并具有合理人才梯队的医疗研究中心,具备了在呼吸领域里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南方医院呼吸科咨询电话:020—61641575,传真020—61641571

主治
胆咳 风热犯肺 新生儿肺不张 支气管发育不全 脑型肺吸虫病 急性纵隔炎 肺炎 高原适应不全症 支气管炎 肺癌 
医生列表
冯媛 胡国栋 刘爱华 刘来昱 孟莹 苏瑾 韦怀新 吴雷 赵海金 蔡绍曦 罗雅玲 佟万成 周国红 程远雄 张卫珍 贲立恒 邬梦麒 朱建军 施红光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