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方面:山东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急危重病较多,各种自然灾害和恶性交通事故频发,急诊急救任务十分繁重,发展急诊医学的空间巨大。当前,我院急救中心年急诊量十万余人次,居全省之首。急救中心内设有急诊分诊、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清创室,急诊手术室等,总床位数70余张。相配套的辅助部门有急诊收款、急诊药房、急诊放射室、急诊超声室、急诊心电图室、急诊化验室等。四大专业(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神经科、急诊心内科)常年坐诊,有医生36人,护士46人。 我们在圆满完成繁重的日常急诊抢救任务,以及不断开展新技术及新业务的基础上,突出急性胸痛中心建设。急性胸痛是急诊急救的重要内容,其病因繁多,临床预后意义相差甚大。贯彻“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的十六字方针。为了适应临床需要,宣传和普及急性胸痛的医疗常识,缩短发病至就诊时间,提高急诊急救的水平,我院于2002年10月在全省率先成立“胸痛中心”,并在全省首家开通“急性胸痛24小时咨询热线:0531-82169595,随时解答急性胸痛患者的咨询。 在张运院士的领导下,我院于1999年在全省首家开展了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当前该项治疗已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规工作,介入医生24小时轮流值班,导管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随时应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真正实现生命的“绿色通道”,深受患者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教学方面:积极开展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目前已经培养硕士生5人,在职硕士生12人。2004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的急性胸痛诊治进展学习班。
科研方面:承担省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5项。
中长期规划: 人才培养:争取在5到10年的时间内,急救中心完善自身的编制,共计医生45人。 建立急诊医学研究所: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为培养研究生、进修医师等搭建学术平台。 确立急救中心在全国的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同时加大对外宣传,进行跨地区、跨国的合作与交流。 总之,我们从急诊医疗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工作等方面,已经初步建立起一支“呼之即应、招之即来、来者能战”的快速反应急诊急救队伍,建成并完善了急诊科、急诊ICU、急诊病房以及各专科的绿色生命通道,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抢救成功率高。随着社会和医院的发展,我院急救中心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