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_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简介

    心血管内科正式成立于1975年;1978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被批准为国务院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7年确定为江苏省心内科医师培训基地;1993年成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1999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135重点学科”。         自科室成立后,在蒋文平教授的带领下,科室成员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条件较为简陋的情况下开展了较多有意义的医疗及科研工作,成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学科。我科于1975年开展起搏器植入;1980年开展冠状动脉造影;1981年在国内首创经食道心房调搏;1983年完成国内第1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986年国内首先开展直流电阻断房室结治疗室上速;第一个记录人体心室内和体表晚电位;同年植入华东地区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国内第一个研究心梗心外膜等时标测证实8字折返环;1990年在国内较早建立了膜片钳实验室,开展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研究;1991年植入国内第一台ICD(心脏除颤仪);1992年第一个自力更生 

    开展冠脉内斑块旋吸术;同年开展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已完成一千余例,成功率98%;1995年第一个报道内皮素激活心室肌细胞膜一种GTP依赖性钾流;1997年在国内首先报道了腺苷内向整流性钾流;1999年第一个报道AngⅡ受体对内向整流性钾流的影响;1999年建立心脏病“绿色通道”,开展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2000年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2001年第一个报道A1-7对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作用。以上这些工作在国内起了带头作用,与国际医学同步发展。

    目前我科的医疗工作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常规开展的项目有: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植入及抗房颤起搏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超声、PTCA、支架植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心脏超声、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周围血管内超声检查、急诊床边超声;十二导心电图及十二导Hollter、心率变异,心室晚电位,动态血压,平板运动试验,直立倾斜试验,经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我科是苏南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龙头,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百姓就医提供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此外,我们的医疗工作还向周边地区辐射,扶持基层医院,提高其医疗水平,成为其医疗工作的坚强后盾。

    科研方面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23项。五年来发表论文170篇,编写或参编学术专著13部。

主治
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肌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冠状动脉瘤 高血压 心律失常 心肌病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心绞痛 心肌缺血 
医生列表
贺永明 周炳元 赵欣 薛枫 王声愿 王立志 李勋 方秀英 柯生发 惠杰 蒋廷波 宋建平 刘志华 杨向军 蒋文平 杨俊华 程绪杰 陈弹 蒋彬 江安美 宋士良 汪康平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