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_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在江苏省领先创立于1968年,自1988年即是铁道部唯一的神经内科重点专科,2001年始作为二级学科独立招收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始“神经认知能神经影像”研究方向作为核医学和影像学博士点招生方向开始招收博士生,2005年始“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作为内科学博士点招生方向开始招收博士生。2004年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认定的临床药理试验机构;目前该科有正高3人,副高2人,中级6人,初级6人。博士5人,博士在读5人,留学回国人员2人,硕士学历5人,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张志珺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和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及南京市科技创新拔尖人才。         神经内科的规模和开展的工作已达到三级甲等医院重点专科标准:科室结构完整合理,包括普通/专家门(急)诊、临床心理门诊、神经电生理检查室及病房[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重症监护病房(NICU)、卒中单元(神经介入、运动/语言/心理康复)等];各机构间相互配合,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治并开展危重病监护与抢救,如(1)规范化运作卒中单元:按时间窗进行溶栓、内科/康复/心理治疗以及健康教育,遵循循证医学治疗原则,采取个性化和整体化治疗;(2)脑血管病诊治与病因追查,脑血管内介入诊断与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颅内血管内支架治疗、动脉溶栓、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等;(3)临床与研究结合开展了如MR弥散张力成像、MR波谱分析、DTI、静息状态以及任务状态功能MRI、以及CTA、CTP 等多模态神经影像(4)与影像科、神经外科合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脑出血、难治性癫痫、帕金森病的微创和脑立体定向治疗等;(5)开展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抢救和治疗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血浆置换疗法,SAH脑脊液置换疗法,重症肌无力抢救,癫痫持续状态和重症脑炎的抢救;(6)进行运动神经元病、运动障碍疾病鉴别诊断,开展24小时视频脑电监测及抗癫痫药物浓度监测,并开设了癫痫专病门诊。

    该科于2005年成立东南大学神经精神医学研究所,目前正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和863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杰出1项,面上5项),研究方向包括:(1)脑血管病及其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神经精神药物基因组学研究;(3)神经认知与神经影像研究;(4)痴呆与抑郁分子机制研究;多个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发表SCI收录论著36篇,累积影响因子达170分(2007年)。已获得获得1项国家中华医学科技奖,两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及多项国际学术会议青年科学家奖。研究所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研究机构及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牢固的科研协作,并与校内基础神经科学家和相关学科形成了“脑科学”整体研究体系。         该科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6-8人,博士研究生2-3人,目前已经毕业30余人;承担临床医学系、医学影像系、高级护理系的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系统诊断学的本科及其七年制的教学,同时承担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内科学精选、临床技术进展以及神经病学进展教学。  

特色技术:         1、癫痫专病门诊:通过对癫痫患者规范诊断、合理治疗,建立和管理癫痫患者档案,并正确地宣传引导(对癫痫患者进行宣教、举办癫痫知识系列讲座),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抗癫痫药物的滥用、减少难治性癫痫的发生、降低病死率,达到癫痫患者长效优化管理。

    2、神经心理门诊: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相结合,中西医学和人文科学相互促进,让有心理障碍、精神障碍患者获得有效治疗,使患者全面的康复、回归社会。

    3、记忆障碍门诊:该科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老年痴呆和记忆障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脑电图、诱发电位、CT、磁共振成像(MRI)和SPECT检查,综合评估痴呆,同时融入现代痴呆诊治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形成了对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格随访、预后评估于一体的专病诊治模式,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最终实现“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的三大目标。

主治
癫痫 头痛 头晕 重症肌无力 失眠 多发性硬化 脑供血不足 运动神经元病 脑炎 痴呆 
医生列表
李湘如 蔡雄鑫 周红 闫福岭 张志珺 李相如 唐玉璋 李新胜 施咏梅 刘韶华 郭怡菁 张正生 徐海清 朱奕昕 夏莉 董煌 徐治 袁宝玉 牟晓冬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