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_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简介

  工作职责

  1、介入心脏病学: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脉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Carto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起搏器、ICD植入术、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伞片封堵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术等。

  2、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部分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高脂血症、心肌炎、心肌病、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等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正规诊断和药物治疗。

  学术地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前身为浙江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心血管组,组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91正式从内科系统独立,成立心血管内科。创建5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的心血管医学中心及会诊中心,影响力辐射至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学科先后被评为浙江大学重点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国家临床药理学基地、卫生部心血管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卫生部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其整体临床、教学、科研水平居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地位。

  技术优势

  学科下设有心血管内科病房、心血管病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病介入中心、无创性心血管检查室(包括心血管超声动图室,心电图和心功能室、电生理实验室等)和心血管病研究所等多个分支机构,心脏介入中心有达到目前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心导管室2间,拥有DSA造影机2台(另有一台在购置中),CARTO系统1套,血管内超声诊断仪(IVUS)1台、血管内旋磨机1台等先进设备。每年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超过3500例。学科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医疗技术精湛,人才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学术队伍,现有医护和技术人员50余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4名。已获博士学位16人。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1名。学科现职医师8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中青年医师95%具有博士学位,副高级以上人员70%具有美德日等国家留学经历。。浙一心血管内科的飞速发展是几代浙一心内科人的励精图治的结果,老前辈们如黄元伟教授、陈君柱教授等都是国内享有盛誉的心血管病专家,他们的艰辛努力为科室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科室现任的领导班子更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引导学科飞速发展。现任科室主任朱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内著名心脏病专家,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中心主任,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脏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介入心脏病学组组长,浙江省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心血管病防治杂志》等多本专业学术期刊编委,杭州市上城区第十二、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要从事冠心病的机理研究和临床介入治疗,在国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学术声誉。

  研究方向

  本科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20多项,自2006年起每年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至今连续两年每年均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方向有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以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研究;树突状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甲羟戊酸途径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等,特别是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处于领先,取得多项科研成果。每年安排相关人员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并进行交流。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多篇,包括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等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顶级期刊,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0多部,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10多项。

  本科特色

  本科室是省内最早开展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单位,在国内也属领先,介入心脏病学是本科室的传统优势项目。目前的学科主攻方向为介入心脏病学,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总体在浙江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处于先进水平,部分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

  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疗领域,我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经皮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等均属省内最先、国内较早开展单位。冠心病介入治疗(PTCA及支架植入)累计超过6000例,居全省之冠。仅在2008年,我科就完成了冠脉造影术1202例,PTCA及药物涂层支架术641例,有效地解决了病患的痛苦。同时建有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进行24小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明显地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目前我科拥有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介入性心脏病专业组组长朱建华教授、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陈君柱教授、科室副主任张芙荣主任医师、邱原刚主任医师等数位国内著名介入专家以及赵莉莉副主任医师、尚云鹏副主任医师、郭晓纲副主任医师等多位优秀中青年专家,在长江、钱江国际心血管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上,我院专家与来自美国、日本等地的国际著名介入专家一起,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与会学者进行手术示范。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介入治疗方面本科也是国内最早开展该治疗的单位之一,目前开展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疗,ICD治疗阵发性室速,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三腔或四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术、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及心房纤颤等。所植入的起搏器种类包括世界上所有最先进的产品,无论是起搏器植入数量抑还是疗效果均属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三腔起搏器植入在我省开展最早且开展例数最多。仅在2008年,我科就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431例,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415例,ICD治疗阵发性室速30例,三腔起搏器13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50例。与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术治疗复杂心律失常具有能根治、极少复发的优点,且避免了长期服药的副作用。而起搏器则是心动过缓病人生命的守护神。我科拥有两位科室副主任郑良荣主任医师、陶谦民主任医师、美国博士后归来的王利宏副主任医师和澳大利亚进修归来的胡晓晟副主任医师等多位专家,除了在复杂疑难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方面有很高造诣外,近年还积极开展CARTO和双LASSO电极标测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已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先天性心脏病导管治疗:国内较早开展导管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和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等先天性心脏病技术,现已完成了大量病例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外科治疗方法比较,导管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疗效确切、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2008年,我科完成导管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和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54例,

  其他:在国内较早、省内最早开展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的球囊扩张术, 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风湿性心脏经皮经导管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我科是全国最早开展该治疗的四家单位之一,其中首创的希氏束电图卵圆孔定位房间隔穿刺技术,改良了这一治疗技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被国内外广泛采用,为该技术在国内广泛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传统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等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方面,我科拥有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享受政府津贴的博士生导师黄元伟教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锡田教授等两位名老专家和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归来的博士后、科室副主任胡申江教授、美国著名的梅约(Mayo Clinic)医学中心留学归来的博士后刘忠主任医师、以及金争鸣、姚雪艳主任医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UCSF)留学归来的高丹忱副主任医师、美国归来的张磊副主任医师、以及张芸、严卉副主任医师、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博士张力副研究员、日本归来的鄢定红博士等老中青优秀专家,除了负责我院门诊和病房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之外,他们还为省内兄弟医院心血管疑难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主治
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肌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冠状动脉瘤 高血压 心律失常 心肌病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心绞痛 心肌缺血 
医生列表
朱建华 徐秋萍 赵莉莉 张磊 刘忠 韩阳 姚雪艳 金争鸣 邱原刚 陶谦民 张芙荣 郑良荣 胡申江 王锡田 黄元伟 陈君柱 尚云鹏 胡晓晟 王利宏 高丹忱 王兴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