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_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科室简介

  1958年我院成立呼吸循环教研组,由赵子慎教授负责,即为呼吸内科前身。1978年成立呼吸专业教研组,1986年成立呼吸内科。呼吸专业组和科主任先后由赵子慎教授(1958-1986),杨德昌教授(1986-1996),李秀霞教授(1996-1998)、孙秀珍教授(1999-至今)担任。2002年至今由李雅莉教授担任副主任。2010年至今,李满祥担任副主任。呼吸内科是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呼吸专业、陕西省医学重点学科及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历经50余年的发展及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呼吸内科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形成医、教、研三位一体、互相带动的发展模式,医、教、研综合实力已步入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医护人员44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初级职称8人。博士学位者占50%,合作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编制床位45张,开放床位70张。设有呼吸重症监护室、变态反应实验室、肺功能-血气分析检查室、支气管镜检查室、睡眠呼吸障碍监测室等。

医疗特色及水平

  呼吸内科在呼吸疾病的诊治方面精益求精,尤其在重症哮喘、大咯血、重症肺炎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及疑难病症确诊率达90%以上。有先进的心电监护系统及Drager公司的Evita4为代表的多台不同型号呼吸机。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

医疗特色之一:

  支气管哮喘过敏原特异性诊断及免疫治疗。经过历时20年对西安地区气传花粉、昆虫、真菌致敏原调查研究,发现了西安地区哮喘主要致敏原种类,成功研制了3组46种变应原疫苗,并进行了分离/纯化。将其应用于省内外2万多例过敏性哮喘患者的特异性诊断及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诊治效果,使80%以上就诊的哮喘患者得到了长期缓解。开展舌下含化变应原疫苗的免疫治疗、重组变应原免疫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吸入性治疗等新技术新疗法,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产生了较大影响。

医疗特色之二:

  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中晚期肺癌的化疗。70年代初科室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了支气管镜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经皮肺穿及纵隔穿刺等早期诊断肺癌的创伤性检查技术,并为陕西省培养了一批支气管镜检专业人才。80年代初开始肺癌标志物(蛋白/基因水平)早期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成功筛选了肺癌发生及预后相关基因,研制了肺癌基因组芯片及蛋白质组芯片,已应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肺癌化疗方面,创新性地将缓解率高副作用小的方案应用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化疗中,使其临床缓解率达到60%以上。呼吸科专家应邀参与制定了全国肺癌诊治指南,发表于中华呼吸结核杂志,扩大了科室在肺癌防治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医疗特色之三:

  COPD的早期诊断和防治。70-80年代,呼吸科曾是西北地区COPD防治组的组长单位,牵头调查了西北五省COPD发病、患病及诊治情况,提出了COPD早期诊治意见。为尽早发现COPD肺功能损害,开展了COPD肺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方法的筛选;为了扼制耐药菌反复感染加重COPD的病情,进行了COPD耐药病原学特点及细菌耐药的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调查,为COPD的防治及COPD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奠定了基础;为改善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开展了COPD患者呼吸肌康复治疗,如新型呼吸肌营养药物治疗,呼吸肌锻炼操及呼吸肌锻炼器等物理治疗等。

  科研力量雄厚,科研业绩显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项目1项,陕西省科委科研项目20多项,西安市科委科研项目3项,西安交大科研项目4项,陕西省卫生厅科研项目5项,院内科研项目10项,其它科研项目5项。获科技进步奖12项。累计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2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

科主任:孙秀珍

副主任:李雅莉教授 李满祥教授

博士生导师:杨栓盈教授 李满祥教授

副院长、教授:刘原

教授:杨德昌 何积银

副教授:董西林 张洁 刘昀

主治
胆咳 风热犯肺 新生儿肺不张 支气管发育不全 脑型肺吸虫病 急性纵隔炎 肺炎 高原适应不全症 支气管炎 肺癌 
医生列表
鱼宝萍 方萍 李维 张德信 杨侠 张洁 孙秀珍 刘原 何积银 董西林 杨拴盈 杨德昌 李雅莉 刘昀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