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科_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烧伤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简介

该科于1959年月正式成立。1990年建成江西省烧伤中心,大楼使用面积4500平方米,内设烧伤病区(病床44张)、烧伤ICU(病床6张)、手术室(4间)及烧伤研究所,形成了我省烧伤医疗、科研和教学培训体系。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吴燮卿教授和李国辉教授为代表的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学科建设和学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是江西省教育厅重点建设学科、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南昌大学外科学(烧伤)博士学位培养点。

近几年来,江西省烧伤中心每年治疗门诊病人8000余人次,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住院病人总治愈率达95%,成功治愈100%烧伤面积病人3例,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临床工作方面,形成了以切、削痂为基础,辐照氟银猪皮覆盖为特色,配合自己研制的五黄油、磺胺嘧啶银冷霜外用的综合治疗体系,明显提高了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治愈率。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烧伤)的系列研究以及高频呼吸机应用于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显著提高了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经国内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该领域的研究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辐照氟银猪皮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1993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已在全国14个省推广应用,先后荣获江西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辐照氟银猪皮治疗创伤特别是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取得明显效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创面愈合和烧伤感染/免疫的研究均居国内先进水平。2007年江西省烧伤中心又在全省率先成立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使我省大面积烧伤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基础研究方面,江西省烧伤中心逐年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省教育厅共投资200余万元,重点建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工程和细胞培养室。与上海复星高科技公司合作,由他们出资100万元添置流式细胞仪,共同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开展科研及临床工作,使实验室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在科研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较固定的研究方向有:吸入性损伤与机械通气、创面处理与创面覆盖物、烧伤感染与免疫(包括免疫营养)、细胞培养与皮肤组织工程等。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1项、江西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1项以及江西省科技厅、卫生厅和教育厅科研项目60余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级专利5项。

江西省烧伤中心目前有医护及科研人员57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4人,3人取得博士学位、7人取得硕士学位。团队中拥有国家级、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常委和江西省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人担任全国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1人担任江西省临床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担任江西省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江西省烧伤中心1979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批准为博士点,1999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 11人。近五年来,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30名,他们毕业后均已成为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

现学科带头人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郭光华教授。

主治
手掌深部间隙感染 应激性溃疡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咽部灼伤 冻伤 吸入性损伤 钠过多 烧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高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电烧伤 
医生列表
何勇 刘德伍 李国辉 郭光华 赵英 苏子毅 詹剑华 张志安 廖立新 曾元临 超国祥 闵定宏 毛远桂 余於荣 辛国华 张红艳 杨鸿明 肖长辉 刘上基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