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_湖南省人民医院
肝胆外科
湖南省人民医院
科室简介

  这是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集体;

  这是一个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集体;

  这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集体;

  这是一个互助互爱、乐观向上的集体;

  这就是由150颗闪亮星星组成的集体——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

  肝胆科成立于1983年,当时只有3张病床,3名医生。近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250张病床、8个病区,150名医护人员的大型肝胆专科。目前肝胆科拥有湖南省内镜外科培训中心、湖南省肝胆胰疾病诊疗中心、湖南省海扶肿瘤治疗中心、重症监护治疗中心和器官移植中心等五个中心,年收治病人5000余例,其中三类以上手术占60%。年腹腔镜手术2000多例。在肝、胆、胰疾病临床研究多个方面的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30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成功,失败,欢笑,泪水,我们一起走过。面对成绩,我们不骄不躁;面对挫折,我们勇敢前进;回忆过去,我们问心无愧;放眼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历经沧桑,痴心不改......

  ----这就是我们,充满朝气的湖南省人民医院的肝胆人。

  下面简单介绍这些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些工作成绩。

一、难治性胆石病诊疗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获四项“国际领先”

  难治性胆石病是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外科治疗较为困难的胆系结石疾病,长期以来,手术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病人饱受痛苦,挣扎在死亡线上。吴金术教授率领研究小组对此类疾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针对其中的关键问题作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逐渐形成了系统、规范、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的个体化的诊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解决了世界医学的一大难题。

  我们率先提出肝胆管结石的全面诊断应包括4个方面,即结石、狭窄、变异和并发症。对于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提出了术中、术后诊断的要点,并提出新的分型方法。针对难治性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提出并实施1-3级肝管切开的技术,提出在直视下肝胆管切开取石的原则。率先提出“矫治畸形”的治疗原则,进一步将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补充发展为“清除结石、解除狭窄、切除病肝、通畅引流、矫治畸形”的20字原则。率先提出入肝的8条路径与胆管切开的12字技术。20世纪80年代初,基于1-3级肝管切开、肝胆管畸形矫治、12字技术等手术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科研小组进一步创造了肝胆管盆式肝肠内引流术,经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鉴定,获湖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经中国科协批准,第一次肝胆管结石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在湘江之滨,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国内三百余各专家参加了会议,美国外科学会主席older对肝胆管结石手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以后又先后举办了全国13期推广学习班,培训来自全国22省、市1500余各专业骨干力量,其中江西医学院附一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先后获得了本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将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降到最低,挽救了无数曾经宣告不治的患者。针对难治性胆石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提出了肝胆管结石的个体化治疗原则。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道外科的一个难题,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患者在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肝胆科研究小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调应重视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中除可采用传统的胆肠内引流术外,还大胆采用肝圆韧带胆总管修补,胆胶海绵+生物胶粘补等多项实用的技术,减少了手术损伤,维持患者胆道通畅,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2006年12月,科研项目《难治性胆石病诊疗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经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荣获湖南省医药卫生科技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肿瘤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成绩斐然

  肝癌,胆囊癌,肝门胆管癌、胰腺癌,壶腹周围癌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肝叶切除,胆肠内引流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手术难度较高,都是肝胆外科中复杂的术式。肝胆科研究小组在肝胆肿瘤诊治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0年1月-2006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496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胰漏的发生。施行各类肝叶切除1000余例,效果优良。以手术治疗为主,针对病人个体病情的不同,辅以海扶、放疗、化疗、超声介入治疗、放射介入治疗、免疫及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延长了生存时间,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三、微创治疗,独树一帜

  湖南省是胆道结石的高发区,胆囊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常见病。肝胆科研究小组在微创治疗领域刻苦钻研、积极进取,为湖南省微创外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肝胆医院内镜科是湖南省内镜外科培训中心,湖南省普外腔镜质量控制中心,常规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腹腔镜肝叶切除术、脾切除、胆道镜取石术,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等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率大于90%。中转开腹率0.8%,腹腔镜下胆道损伤率为0.1%,安全性达世界领先水平。微创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深受患者欢迎。

四、危重症疾病救治,尽显人文关怀

  随着外科危重病学发展突飞猛进,肝胆科于1988年率先建立肝胆外科专科重症监护病房。在危重患者脏器功能监测与脏器功能支持方面已居国内先进水平。对外科系统危重病人的抢救,外科危重症及高危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心肺脑复苏、呼吸支持技术、容量复苏、血液净化治疗、营养代谢支持,尤其对于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发生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严重创伤及重症感染的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机械通气、呼吸机依赖者脱机方案,危重病人胃肠道功能监测与肠内、危重病人的镇静与镇痛等方面有较高的治疗水平。共收治、抢救危重病人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965例,成功率达84.97%。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仅为5.4%,居国际领先水平。

五、器官移植,为患者树起生的希望

  器官移植是未来肝胆外科发展的两大方向之一,对于绝望之中的终末期肝病、肾病患者来说,器官移植无异于一道“救生符”。肝胆科研究小组艰苦攻关,终于成功施行了湖南省首例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并保持了到目前为止省内肝移植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记录。肝胆外科器官移植中心现能常规开展肝移植、肾移植手术,已为数十位终末期肝病、肾病患者扬起生命的风帆。引进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系统和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更有力地提高了晚期肝肾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为等待移植器官的患者赢得了更多宝贵的时间。今年在新一届医院党政领导的支持下,活体肝移植、肝细胞移植的开展正在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

六、人才梯队培养,卓有成效

  学科要发展,技术要进步,人才是关键。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肝胆科在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优秀科学家——吴金术教授的带领下,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目前肝胆科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级教授4人,主任医师13人,硕士生导师4人,副主任医师22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21人。

七、科研与教学相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随着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的发展壮大,科研与教学结出累累硕果,共发表论文239篇,出版专著8篇,共1000字万,照相三万多张,获得国家专利8项。本学科专家应邀到全国500余家医院会诊、手术、讲学,举办3届国际肝胆外科学术交流会及23期肝胆胰外科学习班,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3000余人。每年承担大量肝胆外科进修医生的培训任务,为全国培养肝胆外科专业人才196人,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当地医院骨干人才,担任院长、主任等重要职务。2001年以来肝胆科先后参加世界、国家医疗质量擂台赛6次,共获得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湖南省质量管理协会颁发《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优秀奖12项,2005年唯一代表中国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世界医疗质量论坛,并发表演讲,为祖国和人民争了极高荣誉。实现了几代人胸怀全国、放眼世界的心愿。

  肝胆科业务收入从1983年10万余元,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6年为医院创收近亿元,手术台次从1983年十多台至2006年增长为近5000台,占医院总手术台次45%,病床使用率高达120%,全国各地疑难,复杂病例均慕名而来我院治疗,并收治了来自美国、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澳门许多患者。肝胆科经过几代人24年奋斗、拼博,谱写了一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湘江之滨走向全国、世界壮丽凯歌。

主治
急性胰腺炎 慢性肝炎 无胆色素尿性黄疸综合征 胆结石 肝血管瘤 胰腺癌 胆囊息肉 胆囊癌 门静脉高压症 肝脓肿 
医生列表
簧国荣 吕品 梁刚 易为民 沈贤波 朱朝庚 王俊 彭创 周海兰 刘初平 谭鹏飞 黄厚秋 陈梅福 王湘英 蒋波 李灼日 吴金术 田秉璋 毛先海 廖春红 梁路峰 杨尽晖 尹新民 汪新天 刘冀宁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