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_东莞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东莞市人民医院
科室简介

    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创建于1988年。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科现由专科门诊、专科病房、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心功能室、心导管室组成,为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点科室。专科病房拥有在编病床41张,其中CCU 8张。目前每年收治超过2400人次住院病人,专科门诊月均就诊3000人次,年均门诊量达3.6万人次。是广东省和东莞市的青年文明号单位。

    心血管科现有医护人员36名,包括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5名和专业护理人员25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4名。多名医生分别赴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日本兵库县立姬路循环器病中心,香港玛嘉烈医院,广东省心研所留学及进修学习。

    医疗技术水平

    我科运用医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导临床实践,以循证医学原理指导日常工作。建立起一整套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规范,开展了多项现代化的诊疗新技术,提高了学科整体的心血管病诊治水平。本专业所收治的临床病例数量以及治疗效果处于我省先进水平。

    主要诊治的病种包括以下:

    1.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科擅长于高血压的长期控制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降压治疗遵循个体化差异,根据个体不同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风险评估,有效降压及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冠心病:冠心病是我科重点诊治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这也是心血管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我科具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运动负荷ECT等冠心病辅助诊断技术。在市内率先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减少了术后出血的并发症,缩短了病人术后卧床的时间。每年成功完成心脏病介入诊疗达500余例,在临床手术例数、手术成功率和控制并发症方面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同时建立冠心病康复之家,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提供一个良好的随诊康复平台。

    3.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是其常见病种,临床上患者往往因气促就诊发现,大多数患者发现该病时已有手术指征。我科是市内率先利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单纯二尖瓣中重度狭窄,通过介入手术,可以避免或延缓外科手术换瓣,临床效果良好。随着心脏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目前心脏瓣膜病诊断率明显升高,及早诊治预后良好。

    4.心肌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病。我科对继发性心肌病有一套科学系统的诊断方法,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病因诊断率高。

    5.心肌炎: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从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发热、肌痛、心悸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到暴发的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临床上分为亚临床型心肌炎、急性心肌炎、隐匿进展型心肌炎、暴发型心肌炎和猝死型心肌炎。我院具有先进的监护设施以及IABP、ECOM、床边CRRT、呼吸机、除颤机等一系列先进心脏支持和救治设备,目前已成功救治多例暴发型心肌炎患者。

    6.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也是我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应用临床和检验、ECT、UCG、ECG及CAG术等技诊结合,可以明确大多数心力衰竭的病因,及早标本兼治获得良好效果,严格、规范、合理的治理明显改善了心力衰竭的预后。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双室起搏(CRT)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心排血量、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7.心律失常:我科已成功在市内率先开展了多项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技术,包括植入临时起搏器、永久起搏器(AAI、VVI、DDD、ICD),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特发性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

    8.心内膜炎:随着药瘾和介入治疗的发展,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有所升高,而且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我科灵活运用改良的Duke诊断标准,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0%以上。

    9.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科致死性较高的急危重症之一。随着影像学的高速发展,目前该病的诊断技术已大大提高,及早诊治死亡率可明显降低。我科已开展了带膜支架封堵术治疗Ⅲ型主动脉夹层。

    10.周围血管疾病:我科擅长下肢动静脉、颈动脉、肾动脉、锁骨下动脉的血管炎或缺血性血管病变的诊治。包括经皮介入治疗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股动脉狭窄以及介入下肢静脉溶拴、取栓或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

    11.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日益受医学界重视,这是一个潜在的杀手。临床上从无症状到反复晕厥,再到休克猝死,可能是一个很短的过程。我科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治(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诊治水平与国内同步,

    12.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心脏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水平日益提高。目前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包括介入微创手术和外科手术。对于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变目前主流方向是介入治疗。我科已成功开展了经皮PDA封堵术、继发孔型ASD封堵术、VSD封堵术、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房缺、室缺、肺动脉瓣狭窄。

    科研与学术交流

    我科重视科研技术的创新,近5年来,全科医护人员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获市科研进步奖3项,获省卫生厅科研立项1项,市科委科研立项2项。

    学术带头人

    黄虔,博士,主任医师,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兼普济分院心内科主任。兼任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东莞市博士创业促进会副会长,东莞市政协委员。

    1981年毕业于河南新乡医学院,1989年获得中山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心血管内科专业),1998年毕业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起,先后任东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此前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左右心导管检查、各种类型的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性心脏诊疗技术。同时开展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拓展介入治疗的适应症,目前除进行常规的PTCA手术外,已经开展了颈内动脉、肾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的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术,以及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封堵术,提高了心血管病的疗效。组织危重病人的抢救,积极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复杂心律失常的心脏起搏和心电复律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复杂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上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科研方面,潜心研究心血管病的分子生物学和冠心病的医学影像学,承担过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市级科研课题2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各类文章20余篇。

    熊斌,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工作委员会委员。1996年毕业于广东医药学院,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诊治,各种心血管病的介入诊疗以及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治疗。2004年获东莞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李大强,博士,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1993年于西安医科大学本科毕业、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取得硕士学位,2004年取得同济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疾病诊治,各种心血管病的介入诊疗以及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治疗。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科室地址:东莞市莞城区沙地塘88号,东莞市人民医院内科楼4楼

    联系电话:22223412转5510、5516、5518

主治
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肌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冠状动脉瘤 高血压 心律失常 心肌病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心绞痛 心肌缺血 
医生列表
吴庆昌 李国锋 黄灼伦 涂宇澄 涂宇清 钟中 叶健烽 刘捷安 曾福安 叶安丽 李毓仁 李大强 熊斌 黄虔 方润权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