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_柳州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柳州市人民医院
科室简介

    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是柳州市组建最早、规模最大、人才配备趋向合理、技术最全面、设备最先进的专业科室。现有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9人,康复理疗师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在职研究生2人。           科室拥有两个病区、80多张病床,配备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医师护士队伍。长期担任柳州市脑卒中及其它神经疾病的诊治工作,担任广西中部地区、柳州市周边地区神经内科危重病、疑难疾病的会诊和指导任务。           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目前开展的主要新技术项目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脑梗塞溶栓治疗技术、脑部危重病保护技术、脑卒中规范化治疗及组织化管理、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及眼睑痉挛等,有的新技术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广西区内领先水平。近年主持广西科研课题3项,主持柳州市科委科研课题2项,参加卫生部协作科研课题1项;主持完成广西科研课题2项,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1项成果已通过柳州市科委鉴定,并获医院新技术一等奖。近年发表90多篇论文。           科室承担的市科委科研课题《睾酮、氯酚胺对男性癫痫患者性功能减退的疗效研究》通过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课题《剥夺睡眠状态下癔病诱发试验对癔病与癫痫的鉴别诊断价值》正在研究之中。近五年来科室有五十多篇论文分别在中华、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还开展多项新技术项目获得了医院奖励,其中“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有效地挽救了脑出血患者的生命,大大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而“A型肉毒毒素注射疗法”更给肌张力障碍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优势

    神经内科紧跟国内外发展前沿,开展多项新技术和特色诊疗项目

    1.支架成形术:可使狭窄的局部脑动脉管径扩大,改善脑供血,在一定程度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狭窄引起的脑缺血。     2.溶栓术:是脑梗塞早期最有效的治疗技术,可使闭塞的脑动脉再通;还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的治疗,缓解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包括“介入溶栓术”和“静脉溶栓”,“介入溶栓术”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但风险和费用相对较高。     3.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对脑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可在一定程度防治动脉瘤破裂出血。     4.颅内血肿微创术:用于严重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具有不需开颅、损伤小、费用低的优点,是抢救高血压脑出血、减轻残疾的有效治疗技术。     5.A型肉毒毒素治疗技术:对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构音障碍、肌张力障碍(书写痉挛等)等治疗有效。     6.对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免疫疾病的综合治疗。     7.癫痫的规范化、个体化诊疗。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随着脑血管造影技术的提高,脑动脉瘤发现率增高。脑动脉瘤破裂可致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动脉瘤是埋在脑部的炸弹,每破裂出血一次,患者死亡率和残废率均增加 30%。动脉瘤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开颅手术、介入治疗。内科治疗是基础,难以防止动脉瘤破裂;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均是动脉瘤治疗的有效方法,均可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手术结扎动脉瘤,适合于较大动脉瘤及脑血管过于迂曲的患者,但创伤大、恢复慢、年老体弱及病重患者难以耐受;介入治疗是应用导管技术,用弹簧圈填塞动脉瘤,优点是微创、不需开颅、创伤小、恢复快,但不适合脑血管过于迂曲的患者。开颅手术和介入治疗各有其特点。我院神经内科开展了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介入溶栓术——“脑静脉窦血栓”治疗的有效方法       “脑静脉窦血栓”表现为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等,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常死于颅内压增高、脑疝等。头部CT、MRI等检查可发现相应病灶,“脑血管造影”可发现脑静脉窦闭塞。常规药物的疗效不理想。我院神经内科对多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应用“介入溶栓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溶栓术——脑梗塞早期救治的最有效方法

    某患者突发脑梗塞2小时入院,不能讲话,右侧手脚瘫痪,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经“介入溶栓术”治疗后,闭塞的左侧大脑中动脉开通,患者立即恢复讲话,完全瘫痪的右侧手脚功能基本恢复。这是“介入溶栓术”给该患者带来的神奇疗效。我院神经内科对脑梗塞早期患者应用     “介入溶栓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脑梗塞的发生主要是在脑动脉硬化狭窄基础上导致血管闭塞;或病变大动脉及心脏脱落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血管闭塞。可发生“大面积脑梗塞”、“梗塞后出血”、“脑疝”,可致患者死亡或严重瘫痪、失语等。要避免这些严重后果,必须在脑梗塞早期使闭塞的脑动脉再通,尽早恢复脑供血。“溶栓术”是目前国内外脑梗塞早期救治,使闭塞脑动脉再通的最有效方法。          “溶栓术”包括:“介入溶栓术”和“静脉溶栓”。“介入溶栓术”是借助导管技术把溶栓药注入血栓部位,结合碎栓技术,使血栓溶解或破碎后向远端小动脉移动;“静脉溶栓”是直接从静脉滴注溶栓药。“介入溶栓术”的效果比“静脉溶栓”好,但风险和费用相对较高。“溶栓术”最佳时机是急性脑梗塞发病后6小时内。因此,脑梗塞发病后6小时内,有适应症、而无禁忌症的患者,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就诊,及时进行“溶栓术”治疗。

微创术——高血压脑出血救治新技术            脑出血是死亡率最高的脑血管病,治疗关键是及时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微创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能有效清除脑血肿,减轻脑损伤。我院神经内科微创小组对200多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微创术”治疗,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许多患者得到良好康复。获“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高度评价,我院被定为“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技术推广协作单位”,神经内科参与卫生部科研课题研究,获“微创术”推广应用二等奖。在我院帮助和指导下,“微创术”已在一些县级医院成功开展。

    脑动脉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

    脑的供血动脉来源于颈部的两条颈动脉和两条椎动脉。脑动脉硬化狭窄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常见表现,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①高血压;②高血脂;③糖尿病;④嗜烟;⑤肥胖;⑥不良生活方式;⑦高龄等。

    怀疑脑动脉硬化狭窄需做哪些检查?

    发生脑缺血,尤其是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进行脑血管评估,以判断有无脑血管病变或狭窄。评估方法有: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彩超、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脑血管造影。最方便的是颈动脉彩超,最清楚的是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和临床表现

    颈动脉狭窄可引起慢性脑缺血,导致脑损害。表现为头昏,视力下降,记忆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等,部分病人无症状。常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狭窄部位的斑块或血栓脱落后,可造成脑动脉闭塞,轻者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然头昏、眼黑、言语不清、口角歪斜、一侧手脚发麻无力等,多数患者几十分钟内恢复,但反复发作;重者导致脑梗塞,引起永久性偏瘫、失语等。

    支架成形术——脑动脉狭窄治疗的新方法

    脑缺血常与脑动脉硬化狭窄有关,长期脑动脉狭窄可致慢性脑损害。积极治疗脑动脉狭窄,可防治脑卒中。目前,脑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是基础,疗效难以肯定;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大,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支架成形术”有以下优点:①微创;②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许多患者从中获益。

    介入治疗技术——脑血管病防治的新的有效方法

    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是积极治疗病因和危险因素。遗憾的是,许多患者往往是在病情严重后才到医院,且往往重视对症治疗,忽视病因治疗。征对病因的“介入治疗技术”是防治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是脑缺血(梗塞)发病的根本原因之一,及时应用“溶栓术”、“支架成形术”治疗,可使闭塞的脑动脉开通或狭窄的脑动脉管径扩大,改善脑供血,达到防治脑缺血(梗塞)的目的。②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根本原因,对这些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技术”或外科手术,可在一定程度达到防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目的。

    服务热线: 0772-2662717;0772-2662723

主治
癫痫 头痛 头晕 重症肌无力 失眠 多发性硬化 脑供血不足 运动神经元病 脑炎 痴呆 
医生列表
麻长军 韦英秀 苏前 李玉蓉 胡春梅 何建明 周莹 杨明秀 陈红 韦懿 韦文科 覃琛 王缉伟 邱小鹰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