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_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针灸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科室简介

  北京中医针灸医疗研究中心        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成立于一九五六年,是以中医、针灸临床医疗为主,兼顾科研、教学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针灸重点学科。   针灸科名医荟萃,流派云集,早在五十年代曾经聚集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针灸名家,如创立了“中风十三治”“督脉十三针”“手足十二针”“老十针”等针灸系列组方的金针王乐亭;以治疗胃下垂而著称的管针贺惠吾;学识渊博,医理精深,善治三叉神经痛的夏寿人等。   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长期担任我科的学术带头人,他创立的“针灸三通法”影响深远广泛,他提出的“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学术理论已被国内外同行所应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在这些针灸大师们的共同努力下,针灸科形成了规模领先、学术特点突出、在国内颇具影响的临床学科。   近年来,针灸科在医院党委领导下锐意进取,在保持临床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人员齐整、人才梯队建设合理;医疗设施设备领先、临床特点突出、疗效显著;科研、教学能力较强,管理现代有序、信息网络初步健全的重点科室。现已成为北京市针灸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学科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2人;硕士生导师4人;教授、主任医师5人;博士、硕士以上学历者11人;并在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针灸学会等担任职务。   针灸科门诊现有“中医卒中单元”、“抑郁症”、“睡眠障碍”“肌肉病”等治疗特点突出的专台门诊。平均日门诊量400余人次,采用多种具有我科特点的针、灸、罐等传统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针灸科病房拥有两个病区,床位80张,多年来,在以针灸方法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脑血管病为主的神经、精神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及相关疾病(如继发抑郁)的临床研究。单病种的急危重症抢救达到全市领先水平,治疗费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建立了国内首家“中医卒中单元”病房 ,设有20张病床,已配备NICU重症监护室和面积100平方米的PT/OT康复治疗区,该单元形成从急性期抢救到恢复期康复以及包括中风病教育和预防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完整治疗体系。   历年来,培养和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人;共获得省部局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共19项;发表论文多篇;目前,承担主持和参加国家十五攻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共7项。

主治
多发性硬化 痴呆 急性脊髓炎 面肌痉挛 周围神经损伤 小舞蹈病 遗传性共济失调 腓总神经损害 路易体痴呆 羊膜带综合征 
医生列表
夏令炎 张旭东 郭静 程金莲 李彬 贺普仁 刘红 王京喜 徐春阳 程海英 王麟鹏 李洁力 夏令严 刘赫 朱韪 张捷 马淑华 邵玉玺 曲延华 周德安 薛立文 谢新才 张如心 韩福如 钱洁 刘慧林 孙敬青 王桂玲 夏淑文 洪永波 徐建钟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