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_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科室简介

  一、概况:

 

  中医科于1959年建科,是全疆综合医院中第一个中医科,当时兵团卫生处周衡处长亲自参加中医科成立仪式。科室由陈克年医师负责,医师有刘新民,冯济生,设床位15张。1959年中医科改称新医组,与肿瘤组合作开展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1961年撤消。1974年成立中西医结合病房,由李兴培医师负责,拥有床位21张,1975年撤消。1980年4月14日恢复中医科建制,床位设36张,半年后加至43张(内含皮肤科6张)。由李兴培医师负责,1981年任命李兴培、彭钰第主治医师为中医科副主任。1984年李兴培任中医科主任。

 

  1988年内科大楼竣工,中医科迁至内科楼7楼病房,并成立血流变及微循环实验室。1992年李兴培主任医师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一级中医药专家,先后获国际金奖2次,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1次,省级优秀图书奖1项,院级科技成果2项,主编和参编已出版专著22部。1992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李兴培教授为我国首批500名带学术继承人的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学术继承人宁建武副主任医师经专家组全面考核合格于1994年底出师。

 

  二、科室建设和发展及专业特点:

 

  中医科因多种原因与2003年8月并入干部病房科。

 

  主任医师1名(已退休);副主任医师5名(退休2名,出国定居1名),主治医师4名,学历:硕士研究生2名,大学4名,大专1名。

 

  设实验室1个,有微循环显微镜1台、血液流变系列检测仪1套,电脑2台。

 

  经过20余年建设和发展,在临床实践、潜心研究中,已开展研究和收治常见病及疑难病,如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高血压,高血脂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湿疹,荨麻疹,结节性痒疹,外科疮疡,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痛经,子宫肌瘤,不孕症,产后痹及各种肿瘤等,积累了较为丰富经验。承担院内外会诊任务1200例以上(包括国内外函诊在内)。

  科研课题:

    1、获奖课题:

  (1)活络通脉(通脉冲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57例及试验研究,1993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五届世界中医及针灸学术交流大会上被评为最高领先地位金奖。

  (2)“活络通脉汤”(通脉冲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课题1986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四等奖。

  (3)《中医之历史及现状暨振兴新疆中医事业及宏观战略思想》一文,1990年被自治区科协,首届优秀科技论文评审会评为自治区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同时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予以登记。

  (4)《女健乐雪莲药垫治疗妇科病134例及实验研究》1998年在美国洛杉矶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暨科技成果大奖赛上,荣获国际金象一等奖,同时被授予“民族医药之星”荣誉称号。

  (5)《自学中医阶梯》1988年荣获四川省优秀科技图书奖。

  (6)《现代中医治疗学》1997年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活络通脉汤治疗血栓性静脉炎40例次》荣获院级科技成果三等奖。

  2、协作课题:“中医专家百病智囊”诊疗系统(自治区科委、卫生厅主持,高新区牵头承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胃癌、肝癌等27个子课题均已完成,并获得国家电子著作权登记。

  3、发表论文126篇,其中国家级杂志35篇,省级杂志82篇。各种会议36篇。主编或参编著作22部。

主治
高血脂 肾虚眩晕 肿胀 急淋 心血虚 网状青斑 灰指甲 疖 疼痛 结核性胸膜炎 
医生列表
王梅 古力苏木·艾 李兴培 张全意 王晓寰 宁建武 刘顺明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