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_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科室简介

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和西苑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术、学科带头人和中心主任陈可冀院士及各位名老专家的领导下,全体医护、科研人员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以临床医疗为核心,以科研为导向,以人才梯队建设为学科持续发展的支撑,围绕心血管重大疾病开展临床和应用基础的研究,几十年坚持不懈,中西医疗效优势互补, 在临床医疗、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及就医环境建设等方面皆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心血管中心病床60张(普通病床45张,监护病床15张)。全年收治住院病人近1000人次,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围绕心血管重大疾病,中心相继承担了“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等国家重大疾病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缓慢心律失常,稳定和消减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及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中心的特色和优 势。近5年来,相继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2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显著提高了临床防治心血管病的综合水平。 多年来,中心以“一切服务于患者”为宗旨,以“西医不滞后,中医有特色”为发展理念,形成了有独特疗效的优势病种: 1.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AS不稳定斑块是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如何综合干预不稳定斑块是现代心血管病临床的焦点和难点,是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主要靶向。本中心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活血化瘀中药干预AS不稳定斑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证明不同活血化瘀中药尤其是理气活血和解毒活血方药,皆有不同程度的稳定和消减AS斑块的作用,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方面研究相继获得国家“97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及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的支持。为AS不稳定斑块的早期辨识及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提供了一定依据,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二级预防提供一条有效的中西医综合干预途径。 2.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心除开展AMI溶栓、急诊介入绿色通道、冠脉搭桥等现代西医先进治疗手段外,针对AMI血运重建后心肌组织无复流、心室重构、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和北医三院、安贞医院、同仁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三级甲等西医院联合,进行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以及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干预AMI后心肌灌注和心室重构的研究。国家“十五”攻关期间进行的芎芍胶囊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对照的较大样本研究,证明再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芎芍胶囊,可明显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形成,减少冠心病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该项研究获2005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多中心初步临床观察亦证明,益气养阴活血方药具有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和临床生活质量的作用。针对AMI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中心采用病证结合方法,进一步规范AMI的中西医诊疗方案,为提高AMI的综合疗效奠定了基础。 3.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5年生存率和恶性肿瘤基本相似,尽管现代医学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病理生理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新的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但慢性心功能不全仍是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本中心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传统中医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气虚或气阴两虚、血脉瘀滞,血不利则为水为其基本病机,根据此病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益气活血利水、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温阳活血利水等相应治疗方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疗效。中心目前从超声心动图、X线及血液生化检查改变等方面,病证结合进一步总结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中医证型演变和中西医诊疗规律,规范传统中医临床治则治法和相应方药,可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综合治疗。 4.冠心病心绞痛:中心有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心肌核素扫描、心脏冠脉血管CT三维图像重建、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诊断手段,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技术平台。中医治疗以中心多年提倡的活血化瘀治法为主,根据疾病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症状辨证加减,在稳定病情、改善预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对于顽固性心绞痛,严重弥漫性三支血管病变,既不宜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也不宜搭桥的患者,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有效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 5.心律失常:对于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避免了西药的副作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均有导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危及生命恶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搏器置入术或中西医结合等综合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了单纯西医干预的副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6.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心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倡导益气养阴、养心透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 7.高血压:在西医降压治疗的基础上,中心针对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心脑血管靶器官损害部位的不同,选择针对性有效方药进行干预。长期临床治疗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治疗高血压病,在改善患者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等临床症状,延缓心、肾、脑等靶器官损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即使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整体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重点学科和专病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较为先进,某些研究方法和技术在国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心实验室有许多具 有传统优势的研究技术和实验项目,如血液流变性、血栓形成、血小板功能的检测等,为临床诊疗的需求提供了支撑。目前,心血管病中心每年申请的国家和部局级课题可占医院的1/4~1/3左右,除横向联合课题外,每年皆获得多项国家级和部级课题资助,仅2005年即获得国家自然基金3项,北京市重大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2项,对临床医疗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学术导向作用。 如何提高临床综合防病治病能力?如何改善和优化服务环境?如何让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 时,让他们得到人文的关心和精神的安慰,是中心坚持不懈的追求。为了提升中心临床综合医疗 服务能力,中心采取了以下措施:(1)中心国内外著名中西医心血管病专家亲自查房诊视疑难危重患者;(2)严格坚持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制度,遇危重患者,中心及时集中讨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3)建立了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绿色通道,按照国际心血管病诊疗指南为患者提供最先进的治疗;(4)相继开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针对性健康讲座,让患者熟悉常见的保健康复方法;(5)建立了患者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给予治疗和康复方面的指导。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先后提出“宣痹通阳”、“活血化瘀”、“益气活血”、“益气养阴活血”等中医治法用于治疗冠心病,并研制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Ⅱ号片”、“宽胸丸”、“精制冠心片”、“宽胸气雾剂”、“心痛丸”、 “益气注射液”和“活血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抗心动过缓的“附子一号注射液”,抗休克的“生脉注射液”,强心利尿的“北五加皮甙”,降血脂的“降脂Ⅰ号、Ⅱ号片”,抗心律失常的“复心片”等。成功地从中药川芎、赤芍、元胡中分离出有效单体川芎嗪、赤芍精、赤芍801、元胡索碱等,某些制剂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显示有可靠疗效。 在中心主任陈可冀院士等名老专家的具体指导下,中心围绕心血管重大疾病进一步优化医疗和人才资源,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综合诊疗水平,逐渐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中西医兼通的技术队伍:目前中心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5名;95%以上医疗人员具备硕士学历,50%以上医疗人员具有博士学历。近3年来,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病床使用率连续在110%左右,危重患者的诊治率达30%以上,诊断治疗符合率达99%以上,有效和显效率达90%以上,赢得了患者的普遍信赖。 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是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临床与实验研究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4名。本中心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国内外研究人员的进修学习基地。多年来,为全国输送了大量的心血管病临床和研究人才。近5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30余名留学、进修人员在中心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进修学习,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源于高质量、人性化的临床医疗综合服务。中心22名医生,25名护士将以精湛的医术、真诚的态度和热诚的服务,为每一位患者的康复做出最大的努力。

主治
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肌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冠状动脉瘤 高血压 心律失常 心肌病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心绞痛 心肌缺血 
医生列表
谷丰 薛梅 王培利 蒋跃绒 高铸烨 周国栋 赵福海 荆鲁 张京春 冯新庆 钱振淮 涂秀华 史大卓 王承龙 李祥国 雷燕 戴梅芳 陈可冀 苗阳 马晓昌 徐凤芹 汪晓芳 殷惠军 李立志 衷敬柏 张东 陈可远 徐浩 翁维良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