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地处豫西边陲,辖区人口76万人,农业人口62万人。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作为灵宝市政府2002年八件实事之首,按照“建设全国县级一流、河南省县(市)级第一”的总体要求,建设工程于2002年4月12日开工,2003年12月25日竣工,历时18个月。整个建筑群设计体现现代化医院建筑风格,主体以1000余平方米三层通高的网架式中央大厅为中心,将10层14930平方米的病房楼、4层3890平方米的门诊楼、1940平方米的医技楼、3层3470平方米的急诊楼连为一体,使患者就诊、检查、治疗、住院足不出户,给病人提供了良好的诊疗环境。2004年3月1日,由原灵宝市人民医院更名为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整体搬迁,正式运营。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是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科研、教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医院,建筑面积32818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床位500张,在岗职工828人,卫生技术人员483人占总人数86%,其中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171人,硕士研究生3人。设有职能管理科室12个,门诊、急诊及医技科室34个,临床病区16个,其中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是市重点专科。医院拥有日本东芝16排螺旋CT、0.4T核磁共振、日本阿洛卡α7全身彩超、日本岛津800毫安X光机、日本柯达950CR放射成像系统、日本日立7600-010Is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万元以上先进医疗设备321台(件)。中央空调、电梯、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万级手术洁净系统、床头对讲传呼系统、全自动消防喷淋系统、智能宽带局域网络系统、ICU重症监护病区、供应室消毒灭菌系统等配套设施齐全。病房设普通间、标准间、套间等多种标准,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患者医疗需求。年诊治门诊病人16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5万人次,手术5000台(次),实际病床使用率93%,2000年业务收入1.02亿元。灵宝市急救站、中心供血库以及残联康复中心设在医院。2010年7月,市一院的国债建设项目内科病房楼奠基动工,这座占地面积1100.3平方米、层高17层、总建筑面积19156平方米、规划投资3860万元的内科病房楼,该项目被列入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县医院建设计划项目,同时也被灵宝市委、市政府列入2010年市重点建设项目。它的建成将对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医院是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协作医院;是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等七所医学院校教学实习基地;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网络会诊分中心;是灵宝市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人寿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会会员及“白内障复明工程”定点医院,“公安民警紧急救护绿色通道”警民协作单位;是宋庆龄基金会河南省公益医保发展管理中心定点医院。灵宝市唯一一所B级急救站。灵宝市中心供血库、残联康复中心设在医院。相继开展了人工膝髋关节置换、妇科腔镜技术、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腹腔镜胆石切除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颈椎高位损伤手术、各种颅脑肿瘤手术、食道癌根治术、介入治疗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的溶栓、人工肾血液透析术、阴式子宫切除术、角膜移植术、喉全切除术、微创钻孔多管引流治疗脑出血术、PICC临床应用、腋静脉留置针采血等新技术、新项目40项。联合开展了部分冠心病介入治疗新技术。设立了血液病实验室、新生儿重症监护无陪病房、神经内科中央监护系统康复病房。近年来,获得科研成果30多项,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开设了便民医药超市和北区社区门诊部,率先开展了卫生保洁和安全保卫社会化服务。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秉承“诚信,和谐,奉献,创新”的医院精神,全体干部职工谨记“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院训理念,同心同德,克难攻坚。医院连年被三门峡市卫生局、河南省卫生厅授予百项指标质量考评、医院管理年以及“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先进单位,相继获得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三门峡市级文明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诚信单位”、“消防安全先进单位”、供血库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先进集体、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以及灵宝市执行物价法规先进单位等荣誉。2007年被河南省政府纠风办、省卫生厅授予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以来荣获“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医院创新管理先进单位”及“十一五期间全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