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目前常用的筛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较敏感的试验,其与凝血酶原时间同时检测是目前二期止血缺陷的主要筛选试验组合。该试验主要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缺乏的检测、肝素抗凝治疗时的实验室监测、狼疮抗凝物质的检测等。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生长发育检查检查分类:血液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是否空腹:非空腹
参考价格:20-40元
温馨提示:
检测前禁止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
正常值:
试管法37±3s。
临床意义:
(1)延长(>正常值10s以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FDP增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因子第Ⅷ、第Ⅸ、第Ⅺ、第Ⅻ因子缺乏,第Ⅱ、第Ⅴ、第Ⅹ因子减少,应用抗凝剂(肝素、双香豆素)治疗、抗血友病球蛋白(AHG)减少,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减少,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减少。
(2)缩短第Ⅷ、第Ⅴ因子增多、DIC高凝血期、血小板增多症、静脉穿刺不佳致血浆内混有血小板。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乏症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
、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
注意事项:
(1)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浆0.1ml,加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悬液0.1ml,摇匀,置37℃水浴中温育3min,其间轻轻振摇。
(2)加入0.025mol/L氯化钙溶液0.1ml,同时开动秒表,置37℃水浴中不停振摇,约30s时取出试管,观察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作两次取平均值。
检查过程:
检测前禁止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
不适宜人群:
无检查适应症者不宜进行检测。
不良反应与风险:
1、皮下出血:由于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或是抽血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可导致皮下出血。
2、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