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忧郁
儿童忧郁
2024-06-18 01:50:26
孩子忧郁心理的原因

孩子的情绪早在出生后即可从表情来判断,例如哭、笑,随着幼儿逐渐成熟,情绪的分化和种类也愈来愈多。比如:头痛、肚子痛、吃不下东西、睡眠过多或不足。行为上也可能会出现无理哭闹、破坏东西、闷不吭声、无精打采、退缩、紧黏家长、疑神疑鬼、忧心忡忡、不活泼、不爱玩耍、不合群、不听话、不快乐,甚至还会有想自杀的念头。

导致孩子这种忧郁心理的原因有:

1、家庭因素

残缺的家庭结构和不良的家庭氛围会诱发儿童抑郁,父母离婚、丧亡或与孩子长期分离都会给孩子纤弱的心灵造成压力,而家庭气氛不和谐,比如家长经常争吵、互不理睬,旁观的孩子往往受到难以平复的心理伤害。

2、心理因素

有的孩子娇生惯养,被过度宠爱,缺乏抗压受挫的能力;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敢与人交往;有的孩子自私暴躁,唯我独尊,听不得批评,这样,出现不利情况或负面评价时,他们就容易消沉抑郁。

3、经历因素

经历过重大生活变故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抑郁症状,因为孩子身心发育尚不完全,还不具备应对重大变故的心理调节能力,曾经的强烈刺激,对于他们来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4、环境因素

成年人处在一个充满敌意或蔑视的环境下,都难免情绪恶劣,更何况孩子,如果他们从社会环境中感应到的总是厌烦、不满、忽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抑郁心态。

5、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成员中有抑郁症患者或自杀史,也可能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

孩子忧郁心理的表现和危害

学龄前孩子的忧郁表现包括:

情绪低落、伤心流泪、夜惊多恶梦或思维迟缓、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对一些原来喜爱的事情也没了兴趣。

不愿与人交流,故意回避熟人。

干什么都高兴不起来,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

缺乏信心,容易自卑,一点细小的过失或缺点也会带来无尽的后悔,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

还会伴有 失眠、食欲不振、呕吐、腹部不适、头痛等,可又检查不出疾病。

有的孩子频繁出现和家长的对抗,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忽视,想独自离家,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这种心理的孩子极度依附于母亲,害怕与其分离或遭到遗弃,找不到妈妈就立刻抹着眼泪到处寻找,如有不如其愿时马上烦躁不安,消极自贬的言词常挂在嘴边。缺乏儿童特有的欢乐童趣,时时表现出消沉的淡漠,不喜欢和他人接近。

孩子忧郁心理的危害:

忧郁是一种精神和心理表现,主要是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悲观、缺乏主动性,等等。我们常常认为这些忧郁心理只会在大人身上发生,但是孩子发生这种情况的也不少,其危害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婴儿时期的忧郁会使宝宝容易被激怒、哭闹、对周围环境没有兴趣,睡眠减少。

学龄前孩子的忧郁会使孩子社交行为退缩、不愿上幼儿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食欲下降、易生病,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

学龄期孩子的忧郁会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自我评价低,可产生消极意识或极端行为,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

如何让孩子走出忧郁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孩子是无忧无虑的,不会有忧郁。果真如此吗?殊不知,孩子正用他们的眼睛在观察与感受,孩子对周遭事情形成的解释,往往出乎家长意料;事实上,因为孩子不像家长那样会使用语言来表示心情不好,他们只是不知如何诉说罢了,并非没有忧郁的心情。

父母亲若是发现孩子的行为突然改变,情绪不似从前那样稳定,都可能是孩子正在忧郁。这时家长们先不要发脾气,认为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要好好教训他,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亲子间的紧张冲突,更糟的是,问题不但没消除,孩子的焦虑反而会节节升高。

儿童专家表示,忧郁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忧郁症,且性格违常、品行不良,也会造成日后身心的痛苦,而从小开始的EQ教育,或许可以预防往后的心理障碍。忧郁的孩子如何走出阴霾呢?

1、快乐玩具抒发情绪。孩子有时会藉由玩玩具,或扮家家来抒发情绪,但有时则需要靠家长的协助。家长们可配合孩子的理解程度,教孩子去认识并标示它,例如生气、害怕、难过、挫折。家长用语言来表示关注,帮助孩子将其忧郁的心情说出来。说出来的好处是在于让孩子认识并标示情绪,而不是用生闷气或不良行为来发泄。孩子若觉得被了解,无形中不安的情绪将被释放出来,也能逐渐转移心中积压的不舒服。

2、有趣活动走出忧郁。家长可以提供两个孩子可以接受的活动选择,让孩子走出忧郁困境。例如: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标示情绪),因为车子被弟弟拿去玩(指出原因),弟弟玩 5分钟之后再换你玩(接纳感);这样做,即使孩子在受挫后,仍可进行其他的活动,而不是僵在那里。另外,家长一定要预留时间、空间给孩子做选择,就算孩子都得不满意,家长也不必硬逼孩子;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教孩子学会了体察情绪变化,学会了等待、轮流、忍耐、分享。好比人生一样,不是时时完美,只要孩子尽力便是。事后家长可强调孩子做到自我控制,夸奖孩子EQ进步了,逐渐地,孩子对忧郁的反应方式会逐渐成熟。

3、教孩子接受情绪。至于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如失去亲友、生病这类较严重的失落与痛苦,家长不要故意去避免谈它,愈不谈在小孩心中的疑虑就会愈多,还可能会误以为是自己不好,因为做错事才会发生不幸;日后可能形成自卑的心理和过度消极悲观退缩的性格。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能预料之事,父母要教孩子学习认识及接受情绪,去做情绪的主人,学会用有效的行为来控制抒发情绪,化解心中不满的压力,不要让忧郁成为 亲子关系的杀手,或变成长大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阴影。

日常生活中谨防孩子患忧郁症

孩子有了忧郁情绪后,需要父母的及时引导和纠正,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患上儿童抑郁症,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孩子,帮助孩子远离抑郁症。

一是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营造和谐、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尽力寻找一些能让孩子开心起来、精神能够振奋的事情,让愉快的活动占据孩子的大多数时间,让孩子开心起来、快乐起来。父母要更多的给孩子方方面面的关心和爱护,留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教导孩子学会适当的发泄,如倾诉、哭泣、写日记等,将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切不可动辄体罚打骂,要多开导孩子,勤于沟通,尊重孩子的隐私,让孩子生活幸福、自在、无忧无虑,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家的安全。

二是要努力减轻孩子的压力。如果老师、家长发现孩子患上了抑郁症,要多与孩子交流,如果儿童产生抑郁的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要帮助儿童及时改变环境,远离不良环境,以缓解其心理压力。老师和家长要全面的看待孩子,不能只盯着儿童的学习成绩,一味的要求而不是更多的关心,对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所犯得错误要冷静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合力去帮助儿童去努力改变。要适当的给孩子一些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权、自尊心。

三是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大多数抑郁症儿童是由于其自尊心、 自信心受到损伤而引起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学生的家长此时要做的是尽力设法帮助儿童重新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找回他们的自尊心。放低对孩子的期望,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来培养,孩子的成绩有了进步,做了好事,老师和家长要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当培养孩子在困境中的应对能力,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好和乐观宽容的性格。

儿童忧郁辅导策略

面对有忧郁症症状之学生时,应评估忧郁的程度、类别心理、人格因素和外在环境等作为处遇的参考。针对需要辅导的个案,则可利用以下策略进行辅导:

1、倾听同理

以温暖、关怀、真诚的态度,鼓励儿童说出自己内在的感觉,倾听儿童的问题(许雅惠,2003)。针对因心理问题所造成的忧郁,辅导者应尽量以开放式问话方式,引导儿童将内心的感觉表达出来,除了减低儿童的心理焦虑外,还可提高儿童承受问题的能力,帮助儿童恢复他对内在情感的控制。

2、增强抗压能力

教导儿童减低负向情绪的技巧,并鼓励儿童多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或团体活动,转移儿童对于压力或挫折的注意,辅导者应多观察儿童的言行思想,充分掌握个体的情绪状态,在遭受挫折或面对生活压力事件时,反应相当敏感且极端,情绪起伏波动大,并可引导情绪宣泄与压力调适之方法,或教导肌肉放松技巧,舒缓紧张不安或忧虑的情绪。

3、行为和社会技巧的训练

忧郁症儿童在人际间易产生焦虑、无法适当表达自己的想法、情绪,在人际互动中易受到排斥,运用晤谈、鼓励情绪表达、澄清、沟通分析、问题解决的人际关系心理治疗,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技术、自我增强、模拟练习鼓励儿童自我记录监控、行为和社会技巧的训练内容如日常活动表的安排、达成目标的训练、从事决定的训练、自我强化的训练、社交技巧的训练,另外还可配合一些放松训练及系统减敏感法来减除焦虑提升自我概念(阮美兰,1995;简明建,1999;谢碧玲,2002)。

4、支持系统

忧郁症儿童因兴趣、活动力减低,社交也出问题,变得郁郁寡欢与逃避。躁郁症则在发病时常有对家人或朋友暴力攻击以至家庭与人际互动不良,然而内心确渴望家人的关怀与支持。辅导者必须协助忧郁症儿童与家庭建立支持系统,帮助儿童重新面对未来环境的挑战。家庭与学校是儿童最常接触的地方,就家庭方面,辅导重点在于维持家庭环境气氛的稳定,管教方式宜适当,适度的关心等;学校方面,辅导重点在于让儿童了解其长处,以及受人欢迎之处,建立儿童的 自信心。并鼓励同侪多接触有忧郁困扰儿童,切勿孤立儿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