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
2024-06-18 01:59:45
国学教育的定义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教育的起源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国学教育的分类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分阶段

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分三个阶段走:

(一)从孩童四五岁 识字并诵读和背诵〈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浅显易懂的内容。

(二)八岁入小学开始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三)读完《四书》并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后,读《史》和《子》部及古典名著。

国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结合“儿童成长发育四大阶段”的科学研究成果,可将国学教育分四阶段进行:

(一)儿童三岁以前,正值智慧孕育的时期,也是性格奠基时期。此时主要进行听、看两大感官的教育,可多播放积极性的古典音乐及经典诵读,同时辅以汉字图案以培养视角能力。

(二)三岁至六岁,此时期的儿童智力开始发育,需要不断利用知识充实自己。该时期内的儿童,就需要变被动主主动,开始培育读说能力及记忆能力,则应当常读诸家经典。

(三)七岁至十二岁,在既定的性格,及对知识的初步记忆基础之上,需要大人用言行对儿童进行引导,因为儿童已经进入认识世界的阶段,而不再只是记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开始了模仿学习,因此,除言行引导外,还需要更多地通过实践,如社会生活等,让儿童对前期记忆下来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消化,理解。

(四)十三岁以後的儿童,对外界的认识,不再只是认识、模仿,更多的是探索,研究。此时期之後,儿童已经步入青年阶段,应当开始对诸家经典进行研究,并发展。

自创国学学习氛围

在家自创国学学习氛围的三大要素艺术的涵养不是靠背理论背出来的,而是靠耳濡目染的熏习出来的!如果家长能在以下方面有所行动的话,那您的孩子一定会更聪明,而且更智慧!

建议在家自创国学学习氛围的三大要素:

1、多播放古典音乐,尤其能开发右脑的音乐,如:《潜脑音乐》、古琴曲等。

即:孩子多听会让耳朵更敏感=耳聪。

2、多布置名画:可选择色彩比较亮丽的、庄严的、厚重的名画,多熏陶不同风格的名家风范,这将直接提升孩子的审美标准。

即:孩子多看会让眼睛更明亮=目明。

3、多跟孩子一起读经典,言传不如身教,如果父母真的认可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那就从自身做起,父母亲的兴趣也将直接传递给孩子,这“内在的环境布置”比外在的环境更重要得多!

即:孩子多读经典会让思想更深远=智。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