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节断指再植术
断肢再植是离断的肢体左右重新接回原处,并使肢体左右重新获得血运成活的中饭手术.因外伤或周日手术致使大部分或全部组织离断的肢体称为断肢。断肢的肢体血运差,或无血运,如果不进行断肢再植,就会坏死。断肢包括:大的肢体离断和手指、足趾,或部分手指,足趾的离断,断肢再植采用的手术信服方法以吻合血管包括动脉,静脉为主保持肢体有血运而成活,也包括对骨关节的整复或(和)内固定,以及对神经、肌肉、肌腱,皮肤等组织的修复。
- 就诊科室:骨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四肢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40-60分钟/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3个月
适应症
1.病人全身情况允许,能接受再植手术。
2.断离肢体有一定完整性:切割性或锯断性断肢,创面整齐、血管及软组织损伤轻微者。
3.再植有一定时限:一般认为在常温下7~8小时。在寒冷季节或断离肢体经过适当的保存。
4.指根部的断指,或对手的功能影响较大的断指。
5.对多个断指,首先再植具有主要功能的手指,也可全部再植。
禁忌症
1.患有全身性疾病,体质差,或并发有严重的脏器损伤,不允许长时间进行手术者不宜再植。
2.断指伴有多发性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者。
3.手指血管床完整性破坏程度严重。如由挤压伤引起的手指断离,表现为手指两侧皮下瘀血,即使接通血管,因软组织广泛渗血,血栓形成再植,手指仍难存活。
4.再植时限过分超过,组织已发生变性,则不宜再植。未经冷藏,断指缺血24小时仍可能再植存活,如伤后即予冷藏处理,再植时限可延长至30小时以上。但是缺血时间越短,则再植存活率越高,反之缺血时间越长,再植存活率越低。
术前准备
1.积极防治休克,及时足量地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
2.将离断肢体做好无菌处理,保存于2~4℃冰箱中。
3.根据断肢部位,准备合适的骨折内固定器材。
4.准备手术显微镜及显微外科器械。
手术步骤
右手中指从近节完全离断,示指不全离断。
在两断端创面中找出血管、神经断端并用5-0线做标记。
切除创面上污染的皮肤2-3mm。
以血管神经束为中心切除一层被污染的脂肪及软组织,约2-3mm 厚。在指背静脉周围切除一层被污染的组织。
离断手指并切除指浅屈肌腱及部分鞘管。骨断端咬除2-3mm。创面用0.1%苯扎溴铵溶液清洗消毒。清创完毕。
骨支架修复。如从指间关节处离断,行指间关节融合。
如经指骨离断,关节未开放,行单克氏针纵贯内固定。
双克氏针交叉固定更稳定。但需用微型电钻穿针。
用单针纵贯穿针,应只贯穿一个指间关节(A),不宜贯穿两个关节(B),使整个手指长时间不能活动;也不宜从关节腔穿出皮肤(C),以减少关节感染及肌腱损伤。
根据指骨断端情况,也可采用不锈钢丝襻绕作内固定。
肌腱的修复。伸肌腱中央束及两侧用3-0无创针线行“8”字缝合。
屈指肌腱用3-0无创针线作改良Kessler缝合。使手指的屈、伸肌腱张力调节于休息位。
吻合血管:于手术显微镜下,用11-0无他针线,先吻合指背侧静脉2-3条,缝合指背侧皮肤,以保护吻合好的静脉。
用11-0无创针线,吻合指两侧固有神经及指固有动脉。缝合掌侧皮肤。
放松止血带后观察再植指的血液循环恢复情况。
包扎制动,再植指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并发症
1、血容量不足:断肢病人血容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失血。血容量减少,不但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而且可因周围血管收缩,引起再植肢体的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导致再植失败。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尿量、颈静脉充盈,断指(趾)的皮温、颜色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如收缩压在14.22kPa(100mmHg)以上,尿量>30ml时,锁骨上可见到颈外静脉,断指(趾)红润和温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不超过2秒,说明血容量正常。如出现血容量不足,治疗主要是输液和输血,补充血容量,切忌应用升压药,特别是去甲基肾上腺素,以免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导致吻合口血栓形成。
2、预防感染:如前所述,预防断肢(指)感染的关键是彻底清创。再植术后全身应继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后遗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有长时间休克的,或断肢缺血时间较久,有组织变性的,或断肢平面较高,有大量肌肉损伤的病人。在断肢重建血液循环以后,应特别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表现为尿少、尿闭、血色素尿、尿比重低、血尿素氮升高,血钾增高等)。对此并发症应着重预防;如及时纠正休克,严格掌握断肢再植的适应证,彻底清创,切除一切失活的肌肉,切开筋膜减压,以及术后适当输液,静点速尿,加速有毒物质的排泄,以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一旦发生,则应积极治疗,如限制入量,控制高血钾,纠正酸中毒及氮质血症等。如无好转,继续保留断肢将危及病人生命时,应尽快解脱再植的肢体。
术后饮食
1、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2、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全身情况:注意有无中毒、感染及肾功能衰竭等现象,及时发现与处理。
2.肢体位置应稍高于心脏平面:观察肢体肿胀、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温度及脉搏情况。如断肢不甚肿胀而温度骤降3~4度以上,常表明有部分动脉梗阻,应立即手术探查处理。术后要注意保持室温在22~25℃。如室温过低,寒冷刺激可引起血管痉挛。
3.切开肿胀皮肤减张问题:应尽量避免切开,注意预防措施,即多接一些静脉。如肿胀严重,有些紫绀而循环尚好时,可考虑切开减张。
4.功能活动:术后2~3周拔出临时固定钢针,练习手指、掌指关节被动活动,6周后在远侧断掌应去除外固定,不断练习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活动。并适当练习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小腿或足断肢,应注意固定足部于功能位,注意防止足跖屈、内翻等畸形。
5.抗凝剂的应用:修复血管时局部应用肝素,要认真过细地完善地修复血管,防止血栓形成。不用全身抗凝剂。如果血管清创不足或血管缝合不完善,虽然使用全身抗凝剂,并不能防止血管栓塞。
6.再次手术和功能锻炼:再植成功后,由于组织创伤反应,局部制动,肌腱、神经周围都有疤痕粘连。如功能恢复较差,应考虑二次手术松解粘连,并加强活动,往往能改进肢体功能。
在掌指关节僵硬,影响手的握拳功能时,应早期活动防止僵硬;如已发生,可切除部分关节囊分离粘连,及时活动。
如神经未修复,在关节活动恢复后,应探查缝合。如缺损过大,对粗大神经移植效果不佳,但指神经移植效果较好。如两条神经缺损均很大,不能修复时可考虑利用一条移植修复另一条,如以尺神经残段修复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残段修复胫神经。
断肢再植后,手内肌往往恢复不佳,如大鱼际肌未恢复不能对掌,可作拇指对掌成形术。
骨折延迟连接与不连接,应及时处理,进行手术植骨及内固定,以利肢体功能恢复。应该认真做好随访工作,指导伤员长期坚持锻炼,不断改进肢体功能。
注意事项
离断的肢体能否再植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不给:①伤员全身状况能否承受再植术;②再植拼命术后能否恢复结果较好的功能;③自肢体离断至一年恢复血循环的细心时间(即缺血时限)不长;④离断的肢体保存得当,再植术后轻易应密切观察,定期意见检查,注意防治并发症;⑤其他年龄,患者回家生命的心理状态,再植愿望,是否能够坚持术后这里绝对卧床7~10天,甚至更长。再植术后好了3周,一般可宣告肢体存活。为使肢体功能尽早恢复,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