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外筛窦切除术
筛骨迷路由多个小气房组成,变异较大,且位于各鼻窦的中心,与眼眶、颅前窝仅隔一薄骨板,紧密相邻,它体积不大而位置较深,故施行筛窦手术,若不谙解剖,盲目粗鲁,则有相当的困难和危险性;但另一方面,由于慢性化脓性筛窦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筛窦病变不彻底清除,常常成为妨碍其他鼻窦炎症治愈及造成鼻息肉屡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筛窦开放或切除手术又有其必要性,是耳鼻喉科临床医师应该掌握的手术,如果做到认真对待、谨慎小心、记住要领、随机应变,则也能达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筛窦切除手术的途径有鼻内、鼻外及经上颌窦三种,鼻外筛窦切除术是其中一种。
-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1-3小时/次
- 住院治疗:不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以内
适应症
1.慢性筛窦炎急性发作,引起眶内或颅内并发症,或向外溃破形成瘘管。
2.筛窦囊肿、骨瘤、血管瘤等良性病变。
3.筛窦异物。
术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既往手术情况,并作鼻窦x线摄片或ct检查,了解筛窦发育及病变程度,供手术时参考,以减少盲目性。
2.修剪鼻毛。
3.做局部麻醉药的皮肤过敏试验。
手术步骤
1.患者仰卧,眼内涂以抗生素软膏保护角膜,局部妥善消毒后,将术侧上下眼睑缝合一针。
2.自眉端下方距内眦约0.5cm开始,向下作长约3cm的弧形切口,深达骨质。
3.用小号剥离器沿骨膜下分离泪囊,内眦韧带及上斜肌滑车,使泪囊游离。置拉钩或自动张开器,将内眦韧带等连同眼球一起牵向外侧,暴露鼻骨、上颌骨额突、泪骨及筛骨纸板,遇筛动脉结扎之,如结扎困难,可用双极电凝器烧伤。
4.用小号骨凿自泪囊窝后方凿入筛窦。用咬骨钳扩大手术野,可包括部分上颌骨额突,额骨鼻部及筛骨纸板前部,则前筛房大部可获暴露,如筛骨纸板已有穿破,可用小咬骨钳或刮匙将瘘口扩大,再使用咬骨钳。
5.用刮匙或筛窦咬钳自前向后清除病变筛房,直至全部筛窦切除呈一空腔。术中以吸引器随时吸去血液,以保持本野清晰。根据情况,决定中鼻甲切除或保留;中鼻道粘膜可切开后翻入筛窦腔或切除,使术腔与鼻腔相通。检查无活动出血及骨片、异物残留后,窦腔及鼻腔内填入抗生素软膏纱条压迫止血,纱条一端自前鼻孔引出。如出血不多,止血较彻底,亦可仅填明胶海绵。
6.分两层缝合切口,拆去眼睑缝线,适当加压包扎。
术后护理
术后次日更换包扎敷料,注意切口及眼部情况。5~6d拆线。
1.鼻腔堵塞纱条者,术后第2d开始鼻内滴石蜡油,24~28h抽纱条,如较易出血者,可分次抽除。未填纱条者,鼻孔口塞以消毒干棉球,如棉球被渗血污染,应随时更换;以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并注意出血情况,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时处理。
2.禁止用力擤鼻,注意有无并发症产生的征象。
3.常规应用抗生素3~5d。
4.去净堵塞物后,1~2周内每日清理术腔,可用浸有地塞米松、林可霉素、新福林混合液的棉片贴敷、收敛,如有水肿样肉芽或血块、干痂凝结,随时去除之。出院后仍应门诊随访,予以清理,并配合中、西药物积极控制鼻窦炎,可减少复发。
5.如鼻腔干燥、多干痂,可用复方薄荷油滴鼻,或用抗生素药物、溶菌酶等喷雾或蒸汽吸入。
注意事项
剥离时应多加小心,不要剥破眶骨膜,以免术后继发眶内感染。也不要剥破泪囊,及离断内眦韧带和上斜肌滑车。向后分离勿太深(筛后孔离视神经距离仅0.6~1cm),牵拉眼球力量要适当,注意保护眼球和视神经。筛窦纸板宜尽量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