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眶骨膜下脓肿引流术
前组鼻窦与眶上壁、内壁和下壁相邻,后组鼻窦在眶内壁后部与视神经关系密切,眼眶感染是鼻窦炎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所有鼻窦炎都可以引起鼻源性眶内并发症。
1970年,Chandler将鼻源性眼眶感染分为以下5个阶段:
1.眶周炎性水肿。
2.眼眶蜂窝织炎。
3.眶骨膜下脓肿。
4.眼眶脓肿。
5.海绵窦血栓形成。
眶骨膜下脓肿指脓液积聚在眶内壁与眶骨膜之间,临床表现为眼球压痛,球结膜充血,眼球向外、下移位,运动受限,常伴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早期一般无视力减退。若脓肿破溃,可形成眼眶蜂窝织炎或在内眦部形成瘘管。内镜下眶骨膜下脓肿引流术具有以下优点:①眶骨膜下脓肿多因筛窦炎引起,经筛窦引流进路直接可以清除感染源,使脓肿向鼻腔引流。②避免鼻外筛窦切除术的面部瘢痕。
-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 手术方式:其他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1-2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2周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5000元
治疗疾病:
鼻窦炎
适应症
1.脓肿局限在骨膜下间隙。
2.脓肿可以经纸样板引流(内侧眶骨膜下脓肿)。
术前准备
鼻窦和眼部CT和MRI检查,判定鼻窦炎症,以及脓肿部位和范围。
手术步骤
按照Messerklinger从前向后进路做筛窦切除术,彻底止血。
由于感染多从筛窦向眼眶传播,因此,筛骨纸样板常有部分裂开(缺失)。应用小刮匙去除足够多的纸样板,以利脓肿向筛窦方向引流。眶骨膜下脓肿位于纸样板与眶骨膜之间,在去除纸样板的过程中,脓性分泌物就可以向筛窦方向流出。为了避免感染扩散,尽量不要损伤眶骨膜。用吸引器吸出脓液,送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不做鼻腔填塞,手术结束。
并发症
1.眼肌损伤。
2.视神经损伤。
术后护理
1、手术后应用抗生素10d。
2、手术后眶周水肿和瘀斑应迅速消退,若48h内症状无改善,应复查CT,观察脓肿是否依然存在,或有眶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