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前外侧减压术
椎管前外侧减压术用于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截瘫,可分为两大类:截瘫发生于脊柱结核病变进行期,即早期发生截瘫;发生于脊柱结核病变静止期或已基本治愈者,即晚期发生的截瘫。前者属病灶活动型,早期截瘫手术减压效果较好,术后易恢复。而后者手术效果较差,术后恢复亦慢或不易恢复。有的病人不但截瘫不减轻反而加重,可能是刺激脊髓引起脊髓水肿或循环障碍有关,术后脊髓水肿消退以后,截瘫又逐渐恢复,但有的病例仍恢复不到术前的水平,因而对骨病治愈型的截瘫病人应尽量采用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对于儿童应尽量采用脊髓前方减压术,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减少了对脊柱稳定性的损害。对脊柱多段结核应首先处理引起截瘫的病灶,多段结核病灶严重性相近,不能一次手术解决者,应以先上后下为原则。对于椎体破坏严重者,应采用椎间植骨。因椎板植骨对防止后凸畸形的进展作用不大。
-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1-2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2周
适应症
椎管前外侧减压术适用于截瘫比较严重的成年胸椎或胸腰段椎体结核。
术前准备
以气管内插管全麻最为安全,如病人身体条件很差,也可行局部浸润麻醉。但须有清醒插管的准备。侧卧位,术侧在上,一般选截瘫较重,椎体破坏较多,椎旁脓肿较大的一侧为术侧。
手术步骤
1.切口,以病变为中心,做一弧形切口,切口长度应包括6个横突。弧的中点距病变椎体棘突约8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深筋膜层将皮瓣翻开。
2.横断骶棘肌并向上下牵开,显露术侧4个椎板和横突的远端,然后切除中部的4个横突。再切除两根与病椎相连的肋骨后段,游离出肋间神经,结扎肋间血管分支,用骨膜剥离器顺椎弓根向椎体前缘骨膜下剥离,即可进入病灶。
3.吸净脓汁,刮除干酪样物质和死骨。用纱布填塞压迫。然后切除椎管侧壁。将椎间孔显露,用神经剥离子分离椎弓根上下缘神经根。用尖嘴咬骨钳,咬除椎弓根,显露出脊髓侧面。
4.用神经剥离子将硬膜与前方的压迫物质分离,这些物质可以是坏死的椎间盘组织,也可能是向后凸的硬化骨质。如骨质硬,在神经剥离子的保护下,用环钻去除后凸的骨质。椎管前剩余的一薄层骨质,可用咬骨钳小心咬去。也可向前推移,达到脊髓前方的减压。尽量少用骨凿,以免震荡刺激脊髓。
5.反复冲洗伤口,在椎体上下缘凿槽,利用切除的肋骨行前路植骨术。
6.局部放抗结核药后,分层缝合伤口。
并发症
1.胸膜撕裂,多发生在剥离肋骨骨膜时。
2.截瘫症状加重。
3.脑脊液漏。
术后饮食
适宜饮食:
1、宜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清淡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饮酒。
术后护理
1.术后搬运病人及翻身时要特别小心,防止因减压术后脊柱稳定性差而发生脊柱脱位。
2.继续抗结核治疗。
3.术中行胸腔闭式引流或伤口负压吸引者,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
4.加强截瘫护理。
注意事项
1.尽量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咬除椎弓根后,椎体后缘骨嵴去除理想时,术侧关节突及椎板可不去除,当脊柱的稳定性较差时,应行植骨融合术。
2.咬除椎弓根时,注意勿损伤神经根,特别是硬膜囊,以免发生脑脊液漏,若有撕裂应及时修补。
3.骨病治愈型截瘫,去除脊髓前方的骨嵴要小心,尽量少用骨凿,避免震动脊髓。
4.减压部位要准确,术中结合CT及X线片检查结果,准确减压,必要时行术中摄片定位防止减压位置发生错误。
5.剥离肋骨骨膜时,防止胸膜撕破,特别是骨病治愈型截瘫,肋骨与横突切除时,因肋椎关节已纤维化,肋骨小头剥离较困难,出血多,极易损伤胸膜,若有发生应及时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