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吻合术_手术项目

食管胃吻合术

本症的病因尚未明确,基本缺陷是神经肌肉异常。一般认为该病食管肌层内神经节变性、减少或消失,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分布有缺陷。肉眼可见食管远端有1.5~5cm长的狭窄,其近端食管体部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延长及弯曲。因为食管环形肌的肥厚,远段食管壁可增厚,但偶尔可见有萎缩者。食管失去正常的推动力和食管下端括约肌不能如期舒张。吞咽时食管平滑肌松弛,蠕动弱,而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大,不能松弛,使食物滞留于食管内不能下行。

久之食管扩张、伸长、屈曲成角、失去肌肉张力,蠕动呈阵挛性而无推动力。由于食物滞留刺激食管黏膜,继而发生炎症和多发性溃疡。在滞留性食管炎的基础上可以发生癌变,其发病率可高达2%~7%,多位于食管中段和中下段交界处。因食管扩张,癌变后梗阻症状出现较晚,发现时大都已难于切除。能切除者,预后亦不良,多数因转移而死亡。

  • 就诊科室:胃肠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腹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3-5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以内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先天性食管狭窄

适应症

1、食管过度扩大,肌层纤维增生严重,黏膜下层粘连紧密,肌层切开不能达到松解目的者。

2、食管肌层切开术后症状复发。

3、施行肌层切开术时黏膜破裂,裂口太大无法修补者。

禁忌症

1、心肺功能有严重障碍者。

2、营养状态低下,血红蛋白低于6.0g/L者。

术前准备

1、有营养不良者,术前应予纠正,可经中心静脉插管,胃肠外营养支持或予以内科治疗或扩张治疗,使之能经口进流质食物。

2、有肺部并发症者予以适当治疗。

3、由于食物潴留于食管,食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术前3d每晚要插胃管清洗食管1次,清洗后注入抗生素溶液。麻醉前重复1次,清除隔夜积存的分泌物并将胃管留置。术前用药不应给丸剂或片剂。

手术步骤

1、左胸后外侧切口,经第7肋床或第7肋间进胸。

2、切断下肺韧带直至下肺静脉水平,纵行切开纵隔胸膜,游离食管下端,以纱带牵引食管,探查食管贲门狭窄部位。

3、沿食管裂孔切开膈肌,游离切断胃短动脉,使胃底能上提,在胃底内侧靠近食管下端的食管肌层与胃壁浆肌层作间断缝合,缝线勿透入腔内。在距缝线1cm宽处全层切开食管贲门部狭窄区,由此向两端延长,切口长约5~7cm。若遇食管贲门部肌层纤维增生严重,可在狭窄区上方切开食管,使吻合后食物绕过贲门直接入胃。在食管对应区的胃壁上作相同的纵切口。

4、将胃及食管切缘从切口中点起始向两端作连续锁边缝合。在两端转角处转向前方,以内翻缝合法缝合前壁,两端缝线在切口中点会合。前壁再作间断缝合加固,此层缝线只穿过食管肌层及浆肌层,不要透过腔内。切口两端各缝一针内翻褥式加固。

5、或将食管贲门狭窄区全层切开后延长至胃底成弧形切口。食管切开前可在切开上方结扎一纱带,防止食管内容物流出。在胃底切口下方亦可置一带橡皮套之肠钳防止胃内容物流出。后壁食管肌层与胃浆肌层间断缝合,然后从食管切口下端起作全层连续锁边缝合,转向前方时用内翻缝合法,最后前壁作胃浆肌层与食管肌层间断缝合。

6、重建食管裂孔,将膈肌与食管、胃周围固定,防止膈疝的发生。

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若有症状,可服制酸药治疗。

术后护理

1、按开胸术后处理常规。

2、持续胃管减压,静脉维持营养。48~72h后可停止胃肠减压,术后3~5d先少量饮水,逐渐进流质饮食,术后第10天可进半流饮食。

注意事项

1、游离食管时防止损伤两侧的迷走神经。

2、若食管下端合并有较大憩室或术中发现合并有癌肿时,则应切除食管贲门部,方法同下端食管癌切除的胸内食管胃吻合术。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