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体、尾部切除术_手术项目

胰体、尾部切除术

胰腺癌发生在胰体、尾部者约占1/3。因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及至出现左上腹包块和左腰部疼痛已届晚期,手术切除很困难。近年来随着b型超声和ct等诊断技术的发展,对胰体、尾部肿瘤的早期发现日益增多,因而胰体、尾部切除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 就诊科室:肝胆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腹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区域麻醉
  • 手术时长:2-5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以内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5000元
治疗疾病:
胰腺囊肿 慢性胰腺炎

适应症

1.早期胰体、尾部癌肿,无广泛侵犯或转移者。

2.胰体尾部胰岛细胞瘤或癌。

3.慢性胰腺炎或伴体、尾部局部性囊肿者。

术前准备

1.纠正全身情况,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辅以胆盐和胰酶,以助消化吸收。术前反复多次少量输血,能提高血红蛋白和血压。

2.治疗黄疸,主要是保护和改善肝、肾功能。术前几日每日静脉滴注10%葡萄糖1000ml。采用茵陈、白术、栀子、木香、郁金、青蒿等中草药治疗,很有补益。有条件时先行ptcd或ercp引流是最好的减黄措施。

3.改善凝血功能,除反复输新鲜血外,应给足量的钙和维生素K1、k3、c。术前3日肌肉注射止血剂。

4.胆道梗阻后常引起肝内感染,术前应常规应用抗生素、灭滴灵等,以预防感染。

手术步骤

1.切口:上腹正中切口、左上腹正中旁切口或左腹l形切口。   

2.探查:开腹后先探查肝脏、肝门区及肠系膜根部等处有无转移灶。继而切开胃结肠韧带,显露胰腺,触摸胰腺表面,必要时从胰体、尾部下缘切开后腹膜,探清肿瘤的部位、大小及肿瘤浸润程度和范围,以决定能否切除。对良性肿瘤应尽量保留脾脏,对恶性肿瘤应一并切除脾脏,以利清除胰腺上缘脾动脉淋巴结及脾门淋巴结。   

3.分离脾脏:助手用拉钩向左侧牵拉腹壁,术者用左手抓住脾脏向右侧牵引,显露后外侧的脾肾韧带及脾膈韧带,用剪刀剪断这些韧带与后腹壁的连接。继续沿胃大弯侧向胃底方向分离、切断胃脾韧带,并一一结扎其中的胃短血管。   

4.分离胰体、尾部:完全游离胃大弯与脾脏后,切开胰体、尾部上下缘的后腹膜,用手指在胰尾尾侧向胰体侧分离开体、尾部后壁的粘连,直达胰颈部。   

5.结扎、切断脾动、静脉:提起脾脏连同胰体、尾部一起翻向右侧,显露出在其后侧走行的脾动、静脉,胰动脉靠胰腺上缘,脾静脉走行于胰腺中间。尽量靠近胰颈部分别双重结扎脾动、静脉并予切断。如果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恰在胰体、颈交界处后方,应把该血管与胰腺分离开,以免误伤。   

6.切除胰体、尾及脾脏:在预定切线近端的胰腺上、下缘各缝一针,要有一定深度,以结扎胰腺横行血管,减少出血。然后在切线远端一把satinsky钳,近预定切线切除胰体尾及脾脏。   

7.胰腺残端的处理:用1-0号丝线贯穿缝扎胰腺管,再用4-0号丝线褥式缝合胰腺残端断面。检查后腹膜创面区并充分止血后,于胰腺残端和脾窝处放置双腔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术后护理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远端胰腺切除术都属创伤性很大的手术。在术后1周内,必须定期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重要生命体征,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以及血糖变化。有条件者应进重点专护病房进行监护。

2.预防休克和出血,首先要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循环量,并应用止血剂改善凝血机制障碍,以减少出血和渗血。

3.预防肝肾综合征,长期黄疸病人常有肝肾功能障碍,术后应进行保肝治疗,应用支链氨基酸类等。在维持有效血循环量基础上,应保证尿量每小时在30~50ml以上。必要时可应用渗透性利尿药如甘露醇等,以防急性肾功能不全。

4.准确记录各种引流量,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腹腔引流管引流量逐渐减少至无引流液流出后1周内拔除。如放置胆道t形管或胰管导管而无异常情况,可于两周左右拔除。

5.其他防治护理措施同一般上腹部大手术。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