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直肠大肠息肉切除术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一般行经直肠大肠息肉切除术治疗。
- 就诊科室:肛肠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排泄部位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40-60分钟/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2-4周
适应症
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
2、炎性息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氏病、血吸虫病等炎性肠道疾病所致的息肉。
3、错构性瘤。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禁忌症
不能做消化道内镜检查者、有出凝血机制障碍未纠正者、直径较大的宽基息肉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年老体弱者,则不适用此种切除法。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了解大肠息肉是否发生恶变。
手术步骤
1.消毒外阴阴道、铺消毒巾,暴露肌瘤及瘤蒂。以鼠齿钳夹肌瘤的外露部分,向下牵拉,用2把止血钳分别上下夹住瘤蒂。于两钳之间切断瘤蒂。用0号肠线贯穿缝合结扎瘤蒂断端。
2.钳夹法 若黏膜下肌瘤蒂短而粗、瘤体偏大时,外观看不见蒂,可用2把长弯钳夹住瘤蒂,切除肿瘤,留置近端血管钳,24~48h后取下血管钳。
3.若术前未进行刮宫者,将缝线拉向一侧,进行全面刮宫,以探查宫腔内情况。如发现有黏膜下或肌壁间肌瘤,则根据病情考虑行腹部手术。
并发症
1.出血:主要由于钳夹缝扎瘤蒂过松,使血管回缩,以致引起出血。发现后根据病情处理,必要时行腹部手术进行止血。
2.感染:可因①术前肌瘤已有感染,未得到控制,术后继而扩散;②肌瘤残端坏死感染。表现为阴道分泌物恶臭,体温升高。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子宫损伤较少见:多由于过度牵拉瘤蒂引起子宫部分外翻,切除肌瘤瘤蒂时穿通子宫。若穿孔小且无感染,可剖腹缝合子宫裂口止血;如损伤面积大,则应行子宫切除术。
术后饮食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术后护理
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腌制的食品。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意事项
注意预防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