颏下皮样囊肿
颏下皮样囊肿系胚胎期外胚叶组织遗留在皮下软组织发育而成的先天性肿瘤,青少年发病,临床表现为突入口腔的无痛性肿物。手术彻底切除效果良好。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4%-0.007%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口腔科学 颌面外科
治疗方式:康复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8-12周
治愈率:7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颏下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畸型或先天性肿瘤,系胚胎期外胚叶组织遗留在皮下软组织发育演变而成。
(二)发病机制
组织病理可见囊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层衬以鳞状上皮(与皮肤一样),含有毛发,皮脂腺,汗腺等,囊内容物为皮脂及脱落的上皮,并常有毛发,呈稀粥样。
预防
颏下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畸型或先天性肿瘤,系胚胎期外胚叶组织遗留在皮下软组织发育演变而成。由于本病属先天性的畸形病因通常不明确,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间接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孕期加强营养,避免精神抑郁,补充叶酸都有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
并发症
肿物长期压迫可使下颌骨凹陷。
症状
皮下囊肿 皮下结节 颌骨囊肿 皮下血肿
多发于青少年,在颈正中线,舌骨与下颌骨之间出现直径约2cm圆球状肿物,肿物可很大,并可突入口腔,无痛感,与皮肤无粘连。
检查
皮样囊肿属先天性疾患,是错构瘤的一种,是由于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所形成的先天性囊肿,常位于皮下,偶见于粘膜下或体内器官,皮样囊肿所在部位较深,不与表层的皮肤相粘连,质柔而韧,有较大张力,其基底部常和深部组织如筋膜或骨膜等粘连而不可移动,并可因其长期压迫,在局部骨面上形成压迹,脂肪瘤呈扁平分叶状,位于皮下,用手指沿肿物两侧相向推挤局部皮肤,可出现橘皮样征。
诊断鉴别
1.病史 儿童期发病。
2.临床表现特点 在正中线颏下部舌骨上方出现圆形肿物,一般位置较深,不易被推动,用手压之能较长时间地变形。
易与其他先天性颈部囊肿作区别,颏下皮样囊肿 位于舌骨上方,甲状腺舌管囊肿或胸腺咽管囊肿都位于舌骨下方。
治疗
就诊科室:口腔科学 颌面外科
治疗方式:康复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8-12周
治愈率:7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治疗:囊肿完整切除,以免复发。
护理
饮食保健
颏下皮样囊肿在饮食上饮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忌食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禁食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坚持低脂肪优质蛋白饮食,多食瘦肉。

鸭肉

乌骨鸡

鸡肝

栗子(熟)

咸鸭蛋

花生仁(炸)

咸鱼

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