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舌水肿及面瘫综合征
唇舌水肿及面瘫综合征又称Melkersson-Rosenthel综合征,发病较迅速,面舌肿胀并伴肿胀侧面肌瘫痪,常可见舌面肿起或有较深纵向裂沟的舌体,为本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 本综合征由Melkersson(1928)首先描述,之后Rosenthel(1930)发现除面、唇部肿胀伴面肌麻痹外,尚有舌面纵向裂沟,似阴囊皮肤皱纹。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13%
易感人群: 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瘫痪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外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7-21天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甲钴胺胶囊 地巴唑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温馨提示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推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有报道疑及本病是某些病原体感染所致,认为与免疫因素有关;普遍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因水肿波及到面神经管所致。
(二)发病机制
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明,据文献报道可能的因素有:
1.有些病人为家族性发病,推测与遗传因素有关,有报道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同的表达方式。
2.据Kesler等报道,肿胀的唇部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非特异性棘皮症及上皮下慢性炎症,属肉芽肿性质,疑及本病是某些病原体感染所致。
3.由于病情呈发作性,有学者认为与免疫因素有关。
4.还有报告认为系受机械刺激导致的神经血管性水肿。
5.面神经常受累,普遍认为系面舌水肿波及到面神经管,使面神经受压,从而出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预防
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有家族因素者进行遗传咨询,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携带者基因检测。
并发症
瘫痪
可伴有味觉减退及听觉过敏。
症状
听觉过敏 麻痹 味觉减退
1.多在青少年发病,无性别差异,发病较迅速,常以口唇肿胀开始,有时可扩散到面颊,头皮,无自觉疼痛,出现肿胀侧面肌瘫痪 ,有时伴味觉减退 及听觉过敏 ,上述临床表现一般持续数天,面舌肿胀可自然消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也会逐渐好转,但舌面纵向裂沟仍将存在,症状可在数周,数月后再次出现,但复发时病变侧不定。
2.检查时除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口唇肿胀外,常可见舌面肿起或有较深纵向裂沟的舌体,这种舌面裂沟为本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
检查
1.血及脑脊液常规检查无特异性,起病时血象可稍偏高。
2.血糖 ,生化及免疫项目检查,如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
3.基因检测可能有诊断价值。
以下检查项目如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
1.脑电图,眼底检查 。
2.颅底摄片。
3.CT及MRI等检查。
诊断鉴别
诊断根据唇舌肿胀,面神经麻痹,舌体纵向裂沟等表现,病程中可有复发。
本病须与外伤,炎症及肿瘤等引起的面瘫,唇舌肿胀 鉴别,颅底摄片,CT及MRI等检查可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外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7-21天
治愈率:90%
常用药品: 甲钴胺胶囊 地巴唑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一)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对症治疗以改善局部循环,消除炎症、水肿为主。症状可自行消退。也可使用中医药治疗及理疗。
近年来国外报道,发病之初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1.0g/d,静脉滴注,连续5~7天,面部肿胀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迅速好转,可维持较长时间不复发,疗效较好。
(二)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并不影响寿命及日常生活。但可有复发。
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保健
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藕粉,蛋花汤,菜汤。

赤砂糖

鸡蛋

鹌鹑蛋

鸽肉

啤酒

白酒

螃蟹

淡菜(鲜)

赤小豆鸡汤

赤小豆粥

赤小豆山药粥

车前草滑石冰糖汤

黄豆小米粥

小米粉粥

小米红糖粥

白菜蛋花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