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物中毒

小儿食物中毒

食入被细菌、细菌毒素、真菌、毒物污染或含有毒性的食物所引起的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症,重症常发生各种并发症造成患儿死亡。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常有发热。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中毒临床各有特点。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2%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脱水  休克  昏迷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急诊科 其他科室 消化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21天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奥松)肚痛泻丸 二十五味马宝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温馨提示

食入被细菌,细菌毒素、真菌、毒物污染或含有毒性的食物所引起的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症,重症常发生各种并发症造成患儿死亡。

病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20%):

食物在制作,贮存,运输及出售时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常见的细菌有沙门菌,大肠埃希杆菌,副大肠埃希杆菌,嗜盐菌等;另一些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和链球菌等污染食物后,在食物中大量繁殖,放出毒素被肠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细菌外毒素经高温处理可杀死细菌,但毒素未被破坏,食入后仍可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20%):

指有毒的真菌,如赤霉菌,毒青霉菌和黄曲霉菌等污染食物致中毒。真菌中毒一般先有胃肠道症状,而后出现肝、肾损害或神经系统症状。

有毒的动,植物中毒(25%):

食物本身含毒,如河豚,蟾蜍,毒蕈,木薯,白果及发芽的马铃薯本身含毒,食后发生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15%):

食物中掺杂入一些重金属,有机磷等引起中毒。

发病机制

1.毒物直接作用:毒物可直接导致机体各种器官功能紊乱,中枢神经功能抑制,脑水肿,肾功能不全,溶血,多系统损害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循环衰竭,呼吸肌麻痹致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或者猝死。

2.许多继发或间接因素参与组织器官的损伤包括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自由基损伤,微循环障碍,继发感染,内环境失调等。

预防

(1)不吃不新鲜和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被卫生部门禁止上市的海产品。

(2)买回来的蔬菜要在清水里浸泡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并多换几次水,要洗得干净,以防农药对身体危害。

(3)教育孩子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商标不符合规范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4)生熟食品要分开,工具(刀、砧板、揩布等)要生熟分开,做到专用,餐具要及时洗擦干净,有消毒条件的要经常消毒。

 

并发症

脱水 休克 昏迷

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肉毒杆菌中毒可引起失明,吞咽和呼吸困难,因呼吸麻痹死亡。真菌可引起肝、肾损害,惊厥,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心律失常,肺水肿,惊厥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严重腹泻可导致脱水,伴声音嘶哑和肌肉痉挛,出现神志意识障碍。

症状

胃肠道症状 无力 恶心 腹泻 稀便 乏力 眩晕 头晕 昏迷 腹痛

夏秋季多见,起病急,常常同时有数人或数十人发病,症状相似,主要是胃肠道症状 ,如恶心 ,呕吐,腹痛 ,腹泻 等,重者可有脱水 ,酸中毒,甚至休克 ,昏迷 ,常有发热,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中毒临床各有特点:

1.沙门菌中毒

多由食肉或内脏引起,尤其是病死的家畜,潜伏期6~24h,最长可2~3天,有发热,头痛 ,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乏力 ,可伴皮疹,大便有脓血,病程1~3周,可死亡。

2.葡萄球菌中毒

剩饭菜,污染的肉,奶,蛋类食后引起,潜伏期短,一般3h,表现吐,泻,以吐为主,发热不明显。

3.嗜盐 菌中毒

由食海产品或用盐腌渍的食物引起,潜伏期8~12h,有腹痛,腹泻伴呕吐,中度发热,大便呈洗肉水样或脓血便。

4.肉毒杆菌中毒

肉毒杆菌为厌氧菌,多因食过期罐头,腊肠或密闭贮存食物引起,潜伏期1天至数天,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有头痛,眩晕瞳孔散大,软弱无力,眼睑下垂,复视,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吞咽和呼吸困难,失音,可因呼吸麻痹死亡。

5.大肠埃希杆菌

潜伏期短,一般4~12h,症状轻,以腹泻为主,大便腥臭味,很少发热。

6.真菌

一般先有胃肠道症状,而后出现肝,肾损害 或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 ,烦躁,惊厥 ,昏迷,有些真菌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或缺乏,血小板减少 等。

检查

呕吐物或大便培养可有细菌或真菌,肉毒杆菌中毒时,将可疑食物的浸出液注射给小白鼠或豚鼠,如含肉毒杆菌的外毒素则动物迅速瘫痪而死亡;将食物浸出液加热100℃,30min后做同样实验,动物不死,以此证明。

辅助检查提供直接的中毒证据较少。

1.X线检查:部分中毒可通过X线照片辅助诊断或了解中毒后的并发症。

2.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 心电图,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诊断鉴别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有进食不洁食物史,同时进食者先后或同时发病,症状相似。

2.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恶心,呕吐,腹泻或腹痛,有时伴发热。

3.大便呈稀便 :可有黏液,脓血,有腥臭味。

4.严重吐泻:可出现脱水,酸中毒。

鉴别诊断

鉴别毒物种类,首先找到毒源,对可疑食品要明确成分,尽可能对可疑食品做毒物分析,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胃内容物、分泌排泄物的毒物分析,尽快明确鉴别诊断。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发芽马铃薯,苍耳子,苦杏仁,河豚鱼或毒蕈等中毒者,潜伏期仅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发热,以多次呕吐为主,腹痛,腹泻较少,但神经症状较明显,病死率较高,汞砷中毒者有咽痛,充血,吐泻物中含血,经化学分析可确定病因,霍乱及副堆乱为无痛性泻吐,先泻后吐为多,且不发热,大便呈米泔水样,因潜伏期可长达6天,故罕见短期内大批患者,大便涂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或受尔托弧菌,可确定诊断。

急性菌痢偶见食物中毒型暴发,一般呕吐较少,常有发热,里急后重,粪便多混有脓血,下腹部及左下腹明显压痛,大便镜检有红细胞,脓细胞及巨噬细胞,大便培养约半数有痢疾杆菌生长,病毒性胃肠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以急性小肠炎为特征,潜伏期24~72h,主要表现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及腹泻,排水样便可稀便,吐泻严重者可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治疗

就诊科室:急诊科 其他科室 消化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21天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 (奥松)肚痛泻丸 二十五味马宝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一)治疗  

以对症治疗为主。食入大量毒物在6~8h以内者可催吐、洗胃。选用针对肠道菌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吡哌酸、庆大霉素口服、呋喃唑酮(痢特灵)、小檗碱(黄连素)等。  

肉毒杆菌可给多价肉毒血清5万U,肌内注射,每6小时1次,连用2~3天。先作皮内试验。要早用,超过48h后效果甚差。婴儿不主张应用。  

纠正脱水、酸中毒,吸氧,降温,有条件时应监护,以防病情发展。  

(二)预后  

中毒发生的年龄、种类、剂量、时间长短、救治是否及时和合理等因素影响病情进展与预后。多数轻、中度中毒小儿在得到及时和合理救治后完全恢复。重症中毒可致死。广州市儿童医院5年住院的中毒病死率为7.97%。并发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中枢神经衰竭的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症或其他脏器功能残障。

护理

1.不吃有毒食品,如河豚鱼。

2.家中不宜放农药等毒品。至少要使有毒物品远离厨房和食品柜。

3.服药要遵医嘱,要按说明书服用。服药前要仔细辨认,还要注意有关药物的禁忌事项。

4.餐具要卫生,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饭后将餐具洗干净存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内或纱布袋内。

5.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外出不便洗手时一定要用酒精棉或消毒餐巾擦手。

饮食保健

预防小儿食物中毒6要素:

1.不要吃变色、变味、发臭等腐败食物。残剩饭必须在食后煮沸保存,在下次食用前再煮一次。并注意切生熟食品的菜板要分开,以防熟食被不洁的生食污染。

2.不要吃病死及未经检疫的猪、牛、羊、狗及家禽的肉。

3.勿吃不认识的野菜和蘑菇。

4.腌菜必须腌透,不要吃才腌制10天以内的腌菜。夏天吃凉拌菜时,必须选择新鲜的菜,要用水洗净,开水烫泡以后加盐、酒和醋等拌好食用。

5.若吃田鸡、癞蛤蟆等,必须请有经验的人将其有毒部分去掉、洗净后才可能食用,不食河豚鱼。

6.不要给小儿吃较多量的白果,有的1岁内的小儿吃了10个白果发生死亡。也不要给小儿吃前述的那些果实的仁,不吃发芽的马铃薯。

1、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2、宜食容易消化、高热量类的食物; 3、宜食含维生素高的食物。

腰果

南瓜子仁

绿豆

黄豆粉

1、忌吃油炸、刺激性食品; 2、忌吃发物。

干腌菜

白砂糖

咸鸭蛋

花生(炒)

1、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2、宜食容易消化、高热量类的食物; 3、宜食含维生素高的食物。

瑶柱生菜白菜汤

双菇番茄黄瓜紫菜汤

冰糖绿豆苋菜粥

海带果菜汁

卷心菜菠萝汁

牛奶菠菜粥

白菜虾仁面汤

五丝白菜卷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