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小儿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 lymphadenopathy)又称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病伴异常蛋白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症有多种组织器官损害。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5%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贫血  淋巴瘤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中医血液科 中医学 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血液科 内科 普外科 外科 其他科室 全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放射性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月

治愈率:40%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1)分散片 西黄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600 —— 2000元)

温馨提示

发热,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多克隆Ig增高,淋巴结活检可确诊,但淋巴结外组织病变不典型时不能排除此病。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一般认为本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本症是由于T细胞调节功能缺陷,可转化为淋巴瘤,如淋巴结,肝,脾,骨髓,皮肤及肺等,使B细胞非肿瘤性异常增生并转化为免疫母细胞,产生过多的免疫球蛋白,病变介于良性免疫母细胞与免疫母细胞淋巴瘤之间,部分病人可能转化为淋巴瘤。

预防

病因尚未明确,无系统预防措施。

并发症

贫血 淋巴瘤

可致贫血 ,部分病人发展为淋巴瘤 。

症状

淋巴结肿大 高热 食欲不振 乏力 消瘦 斑丘疹 肝脾肿大 关节疼痛

1.一般表现 70%以上有不规则或持续发热,以高热 为多,伴多汗,贫血 ,关节痛,消瘦 ,乏力 ,食欲不振 。

2.淋巴结肿大 全身性或局限性淋巴结肿大为另一特征,可累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和(或)腹腔淋巴结,偶有压痛。

3.皮疹 皮疹可为首发症状,可为红色斑丘疹 ,荨麻疹,紫癜 。

4.肝脾肿大 60%以上有轻到中度肝脾肿大。

检查

1.血象检查 多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增加,有时呈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可减少,1/4病例外周血可见免疫母细胞。

2.骨髓象检查 增生明显活跃,免疫母细胞可占3%~46%,常有浆细胞 和网状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偏高。

免疫母细胞:大小约为15~25µm,呈卵圆形或多角形,胞浆适量,核大呈卵圆形,略偏心位,核膜厚,染色质呈细网状,有1个大的或2~3个小核仁近核膜,有时呈双核或多核,苏丹黑,非特异酯酶染色阴性,PAS部分阳性,胞膜表面有IgG Fc受体及补体受体。

3.淋巴结病理检查 必须多次做不同部位的淋巴结活检,作为确诊依据,特征性改变为:

(1)以免疫母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增生浸润,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或消失。

(2)小血管显著增生,以皮质旁区最显著。

(3)嗜酸性无定型物质沉着于浸润细胞间。

4.免疫学检查 多数呈克隆Ig增高,部分为单株(IgG或IgM)增高,血清中可有κ和λ轻链,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CH50降低,γ球蛋白少数减低。

5.血液生化检查 血沉增快,碱性磷酸酶和LDH活性增高。

1.X线检查 可有肺部浸润及胸腔积液。

2.B超 腹部B超可见肝,脾肿大。

诊断鉴别

发热,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多克隆Ig增高,淋巴结活检可确诊,但淋巴结外组织病变不典型时不能排除此病。

需与淋巴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白血病 ,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鉴别。

治疗

就诊科室:中医血液科 中医学 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血液科 内科 普外科 外科 其他科室 全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放射性治疗 康复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月

治愈率:40%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1)分散片 西黄丸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600 —— 2000元)

(一)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 小剂量开始,无效可加大剂量,口服或静脉滴注。疗程3~6个月。   

2.左旋咪唑 2.5mg/(kg·d),用3天停4天。   

3.化疗 适用于对激素反应不佳或复发病例,常用药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阿霉素)、泼尼松和巯嘌呤及甲氨蝶呤,同时配合α2b-干扰素。   

(二)预后   

转化为淋巴瘤者预后不好。

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饮食保健

根据医生的指导给孩子服用一些食物,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以维生素、蛋白质为主。

1.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2.宜吃消肿止痛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鸡肉

腰果

莲子

青豆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 2.忌吃油炸的食物;如薯条、麻花; 3.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红薯、洋葱、芋头。

白砂糖

鸡肉

花生(炒)

白扁豆

1.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2.宜吃消肿止痛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