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头痛

厥阴头痛

厥阴头痛是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又:厥阴脉会于巅顶,巅顶部头痛,亦为厥阴头痛之证候特色(见陆定圃《冷庐医话·头痛》)。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恶心和呕吐  高血压  低血压  心律失常  眩晕  共济失调  意识障碍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内科 神经外科 外科 麻醉医学科 疼痛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5天

治愈率:98%

常用药品: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 风油精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病因

病因(55%):

呕吐之证,虽病变在胃,然究其病因又各不相同,虚者脾胃气虚,症见呕而食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用六君子加生姜等法,益气健脾,降逆止呕。又有热病伤阴,胃阴不足之呕,症见唇红口燥,脘灼便结,舌赤少苔,脉细而数,宜滋养胃阴之法。此阴证阳证之分,寒热自在其中。呕吐之证,实证居多,然实者亦分寒热,因胆热犯胃而呕吐者,属少阳,必见口苦咽干,心烦喜呕,或兼往来寒热,脉弦等症,用小柴胡汤。同为少阳症,若寒轻热重,或湿热偏胜,症见呕吐酸苦,舌红苔腻而干,脉弦滑而数者,又用蒿芩清胆汤。此以苔腻而病位偏属于里,故蒿芩亦更加清里。

预防

头痛为一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病理或生理变化的情况。西医学内、外、神经、五官等各种病中可伴见。可以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病证中。古今记载亦颇多。《素闻・奇病论》云:“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己,此安得之名曰何病歧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汉・张仲景《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之见证。《伤寒论》中“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并发症

恶心和呕吐 高血压 低血压 心律失常 眩晕 共济失调 意识障碍

恶心为最常见伴随症状,达一半以上,且常为中、重度恶心。恶心可先于头痛发作,也可于头痛发作中或发作后出现。近一半的患者出现呕吐,有些患者的经验是呕吐后发作即明显缓解。不少患者还可出现视物不清、畏光畏声及其他自主功能障碍,如尿频、排尿障碍、鼻塞、心慌、高血压、低血压、甚至可出现心律失常。发作累及脑干或小脑者可出现眩晕、共济失调、复视、听力下降、耳鸣、意识障碍等。

头痛缓解后可出现怠倦、昏昏欲睡。有的感精疲力竭、饥饿感或厌食、多尿、头皮压痛、肌肉酸痛。也可出现精神心理改变,如烦躁、易怒、情绪低落、少语、少动等。

症状

弦脉 出冷汗 头晕 四肢发冷 干呕 耳聋 眩晕 耳鸣 气短

厥阴头痛有主证巅顶疼痛、干呕、吐涎沫或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细迟或弦细不数。伴胸脘不适。闭闷、面色欠华、气短 软弱、微出冷汗 、不思食。头晕 、目眩等证者均可投以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如为脑振荡后遗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等或兼见头身动摇如坐舟车,视外界景物旋转不定,耳鸣 、耳聋 、不敢转动头部、动则头晕头痛、呕吐加剧、舌淡苔白滑。

检查

1、脑电图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无论是在发作期或间歇期,脑电图的异常发生率皆比正常对照组高,但是,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达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

2、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波幅不对称,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

3、脑血管造影检查:原则上偏头痛病人不需进行脑血管造影,只有在严重的头痛发作,高度怀疑是否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才进行脑血管造影,以期除外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患。无疑,偏头痛病人脑血管造影绝大多数是正常的。

4、脑脊液检查:偏头痛病人脑脊液的常规检查通常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脑脊液的淋巴细胞可增高。

5、免疫学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的免疫球蛋白IgG、IgA、C3及E花环形成可较正常人偏高。

6、血小板机能检查:偏头痛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性可升高。

 

诊断鉴别

诊断   

若痰郁内扰,胆热 犯胃而呕吐痰涎者,则见口苦心烦不寐,苔腻脉弦等症,宜用温胆汤。同为痰涎之证,或病邪益深,脾弱痰盛,风痰入络阻隔,则致人舌犟不言,口角流涎者,宜用涤痰汤。因肝寒涉胃而呕者,属厥阴,症见干呕 ,口吐涎沫,兼见头顶痛,胸满,厥逆等症,称“阳明寒呕” 。若主证在头顶痛,而干呕吐涎,胸满等症为次为兼,则称“厥阴头痛 ”。若主证在肠,寒湿阻 塞胸腹,吐利厥逆,烦躁欲死的,又称“少阴下利” 。或以阴囊冷痛为主证之厥阴寒疝,亦为寒湿之邪侵犯厥阴肝经。男子为附睾结核,女子则继发宫寒不孕。

治疗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内科 神经外科 外科 麻醉医学科 疼痛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5天

治愈率:98%

常用药品: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 风油精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厥阴头痛中医治疗方法   

吴茱萸汤主治气分之寒,故气虚者用参枣,气寒者用萸姜,皆不需深入血分,而当归四逆汤则主治经脉血分之寒,故血虚者用归芍,血寒者用桂辛,只于寒邪深重时,则气分血分之寒邪才会兼而有之,故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之用。(是知厥阴经脉之病,亦有气血层次之分)。“阳明寒呕”者,是指厥阴之寒邪涉胃而呕,而非涉脾,所以此方用于因脾寒之干呕则不宜,故仲圣恐人混而误用,则申明之曰,得汤反剧者,属上焦。(说明:此处上下焦之分,指肝与脾对待而言,肝在下称下焦,脾在上称上焦。非指心肺之上焦)。  

1、太阳头痛治宜疏通太阳经脉。穴位选取天柱、后溪、昆仑、玉枕、束骨。天柱宜斜向下刺,不宜针刺过深,通常深度为0.5-1寸,束骨直刺0.5-1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阳明头痛治宜疏通阳明经脉。穴位选取上星、阳白、印堂、攒竹、合谷、解溪。上星沿皮向后刺入0.5-1寸,阳白用提捏进针法平刺0.5-1寸,解溪直刺0.3-0.5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少阳头痛治宜疏通少阳经脉。穴位选取风池、率谷、外关、阳陵泉。率谷穴沿皮斜向耳根方向针刺,刺入深度为1寸左右,侠溪直刺0.3-0.5寸,阴陵泉直刺1-2寸,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4、厥阴头痛治宜疏通厥阴经脉。穴位选取百会、四神聪、太冲、肝俞、前顶。四神聪四穴斜刺或平刺向正中百会穴,深度为0.3-0.5寸,前顶沿皮刺0.5-1寸,太冲直刺0.3-0.5寸。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饮食保健

头痛饮食,不适宜食物。奶酪和巧克力:富含酪氨酸,是引起偏头痛最常见的食物。部分偏头痛患者由于分解酪氨酸能力降低,体内酪氨酸增多,促进前列腺素合成,直接作用于头部血管,引起血管强烈舒张,导致头痛。其他富含酪氨酸的食物还有香肠、熏鱼、洋葱等。酒精饮料:许多普通人都经历过饮酒后头昏脑涨的感觉。原因在于酒精本身具有扩张血管、刺激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而啤酒、白酒、水果酒等还含丰富的酪氨酸,“双管齐下”加剧偏头痛发作。酱油及味精:酱油在菜肴的烹制中,可以增色添味。国外有研究指出,约3%的人过量食用酱油后,会出现头痛和面部紧缩感,称为“中国菜综合征”。究其原因,是酱油里的谷氨酸钠在“作怪”。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钠,对谷氨酸盐敏感的偏头痛患者,应避免过量食用。  

动物内脏:动物内脏,尤其是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以保护视力、增强抵抗力。不过,任何食物的摄入都应该适可而止,研究证明,过量摄入维生素A可能引起偏头痛发作,其过程类似于酪氨酸在体内的作用。咖啡和浓茶:咖啡或浓茶所含的咖啡因可以“提神”,也可能诱发头痛。大量摄入咖啡因,不仅导致血管过度收缩,还刺激神经系统,影响睡眠。冰淇淋:某些患者有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对冷刺激反应过度,导致血管痉挛。一项研究表明,约90%的偏头痛患者在食用冰淇淋或迅速饮用冰镇饮料后,会引起短暂性头痛。更为敏感的患者,如果将压碎的冰块直接置于上腭或后咽,都能诱发特定部位的疼痛。

1.宜吃维生素B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具有镇静作用的食物; 3.宜吃具有镇痛作用的食物。

鸭蛋

鸡蛋

鸡肉

芝麻

1.忌吃干燥的容易上火的食物; 2.忌吃高酒精浓度的食物; 3.忌吃兴奋性的食物。

鸭血(白鸭)

绿豆

田螺

沙丁鱼

1.宜吃维生素B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具有镇静作用的食物; 3.宜吃具有镇痛作用的食物。

薏米汤

绿豆薏米露

茯苓赤豆薏米粥

山药薏米粥

百合薏米绿豆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