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基本认识   (一)关于成瘾现象   对成瘾物质的过分需求,属于愿望太过,这种愿望如到了难以自我控制的程度,也就是成瘾了。依据中医理论,愿望来自于心,属于心神的范围,如果愿望超出正常范围,就是心神异常。痰热...
  上消  “上消多饮”。嘴巴容易干、喜欢喝水、尿量多、平时容易躁动不安、舌边赤红、脉象洪数。治宜清热润燥,处方以栝楼根(天花粉)、生地黄、黄连、麦门冬等为主药。如果兼见发育迟缓、容易疲倦的现象,酌加人参、...
  眩晕类似于现代所谓的前庭眩晕、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周围性眩晕常为发作性,多呈旋转型或上下左右晃动,程度较剧烈,持续时间短,从数秒至数日不等,常伴耳鸣、听力减退,水平或略带旋转的眼球震颤。中枢性眩...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症状较轻,或者无症状,由急性肝炎治疗未愈或在验血后才被发现的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一般可按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等几型进行辨证治疗。 ...
  中医认为,慢性肝炎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多由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所致,内因则与患者正气虚弱有关。慢性肝炎的食疗也应辨证施治,具体方法如下述:   • 鸡骨草煲猪脾脏   鸡骨草 30克,猪脾脏150克,生姜6克,共煮成汤...
  口酸:祖国传统中医学认为,肝热则口酸,大多由于肝胆之热侵蚀脾脏后形成,而且很多人还可能出现舌苔薄黄、食后腹胀、恶心,甚至出现胸闷肋痛等症状,这预示着你可能患了胃炎或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最好马上做进一步的胃部检查。...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瘅机理   《内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张仲景宗《内经》之说,首创辛开苦降法,以辛温之半夏、干姜与苦寒的黄连、黄芩为主组成半...
  1.避免吸烟。   2.避免饮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3.保持稳定心情,避免情绪起伏过大,可以寻求放松心情的方式,如旅游、听音乐、冥想、静坐等。   4.有规律的运动。   5.改变饮食习惯,保持正常体重。  ...
  刺络疗法现代医学称为“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刺破人体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了“菀陈以除之,去血脉也”,即指有瘀血、毒邪等物理产物在血脉里可以采用刺络疗法...
  在我的门诊中,常遇到一些肝功能刚刚恢复正常者,以为可以完全“开禁”了,饱食羊肉等辛热之物后,转氨酶又再度升高;还有一位肝病患者,因工作劳累,便大量食水鱼补身,结果发展成亚急性重症肝炎,几经抢救才得以脱险。因此治疗...
  俗语本义 痛,是许多疾病的明显表现之一,俗语借此比喻人身体虚弱多病。也有做“八病九痛”的。   流行示例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答吕伯恭》:“交岁以来,十病九痛,甚不堪此劳顿”。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
  病案1   顾某,男,14岁,2004年11月20日初诊。由外感引起全身浮肿7天,初起面肿,后及全身,就诊时眼睑肿甚,不能睁眼,腹大如鼓,阴囊肿亮,伴有恶寒无汗,腰痛,小便少,苔白滑,脉沉细。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颗粒...
  急性甲型肝炎临床表现为肝区的不适或疼痛,恶心厌油,乏力腹胀,食欲减退,呈进行性加重的巩膜皮肤黄染,肝脏肿大、触痛和叩击痛,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变淡甚至呈陶土色。肝功能、抗-H...
  一、案例   1.持续发热   常某,女,24岁。持续发热20余日,热势或高或低,徘徊在37.5℃~39℃,头晕,神疲,面色淡白,食欲不振,大便干结难解,小便清长。予抗生素等治疗,偶可退热。用补益气血、甘温除热为治也无效验。笔者细...
  慢性肾炎患者食疗粥   合理的肾炎饮食安排对病情恢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肾炎患者吃什么、吃多少合适,肾炎饮食应该注意什么?这不是一句话可说得清的。以下6种食疗粥仅供肾炎网友参考,希望能对肾炎患者的康复有...
  治老年痴呆症的常用中药   人参:人参有良好的抗衰老、抗疲劳、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神经系统和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改善中老年人的微循环,提高记忆、学习能力。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老年痴呆,尤其适用于...
  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应用中药治疗肝炎。汉代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茵陈蒿汤至今仍是治疗黄疸性肝炎的有效方剂。中医中药治疗肝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改善症状作用 辨证论治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胁痛...
  李莹教授说,天气干燥时,比较容易上火。有的人上火较轻,多喝水症状即可得到缓解。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症状较重,此时喝水不仅“浇”不灭火,而且会诱使症状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对于严重上火的人群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水灭火...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汗出,脉浮缓,或头痛,身疼,腰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   病因分析:本证以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为特征。风寒之邪侵袭,卫气郁遏,奋起抗邪故发热;风寒之邪外侵,卫气被遏,则恶寒或恶风,恶寒与恶风...
  很多人常有这样的感觉,手心经常发烫,贴在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有热热的感觉;有的人还有夏季手心热,冬季反而手心冷的特点;还有一些人手心、脚心都感觉热,甚至心里老是烦烦的,容易发脾气。在中医学中,这叫“五心烦热”,多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