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主张金金计较

    如今的白领们有这么一种消费方式:在消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消费重点,优化配置自己的货币收入。他们在实用耐用的消费上毫不手软,在虚荣的场面消费上捂紧口袋。他们用一方的收敛节支来支持另一方的支出花费,从而顺利实现了局部消费水平的升级换代。他们是“金金计较者”,而不是斤斤计较者。

    对自己的物欲做一个合理的节制,并不会降低生活的水准。把不必要的消费环节缩略 掉,也便省去了不必要的开支和花费。“金金计较”,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案例一:“假公济私”心安理得

    小宋 男 25岁 某外贸公司高级采购 月薪:7000元左右

    大学时读日语专业的小宋一毕业就进了这家颇有规模的外贸公司,当时他看中的就是大公司的按章办事和不拘小节。3年下来,小宋从一个普通的跟单员做到了高级采购,虽说职位没有一步登天,可是现在每个月至少飞3次东京的采购任务,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一开始,小宋每次出差到东京,都会老老实实地先在上海自掏腰包买张单程机票,到了东京完成任务后再买张机票返沪,回到公司拿着两张票根去报销。慢慢地,小宋飞东京的频率越来越高,后来公司为了方便,就按其每个月出差的次数乘以其固定金额,把这笔旅差费直接打到他的工资卡里。

    后来,某次小宋跟一个在旅行社上班的朋友闲聊,说起自己月月“出国旅行”的差事时,对方一听惊呼碰到“超级败家子儿”了。

    “大公司就是出手大方呀,几千块的机票就这么说报就给报,哪像我们旅行社能省一毛不省九分。”小宋这才知道国际班机的往返票往往比单程票要划算好多,就拿他常飞的上海到东京线为例,单程经济舱一般在2000块人民币左右,而一次买往返票只要2800块不到,赶上客流量低的班次往返只要2500快出头。小宋掐指一算——这里外里差了1000多块呢!我一个月三趟岂不是能省个3000块啊!他心里嘀咕着,以前还真没少给航空公司“做贡献”呢,不管怎么说,后知后觉总比毫无知觉好吧,以后买往返机票啦!

    公司还是照样每个月给小宋固定的差旅费,小宋也照样上海东京两地飞,只是从此他的月收入增加了不菲的一笔,而且不动声色、不留痕迹,真是快哉快哉!

    点评:

    省钱成果:月收入增加至少一半

    指数¥¥¥¥

    操作指数¥

    特殊的工作性质给了小宋“假公济私”的机会,说“假公济私”严重了点儿,其实就是用公司给的定额钞票买了打折的东东,省下来的钱没有交公就是了。

    换一个角度想想,小宋为了工作终日奔波,公司理应适当犒劳慰问,这些钱权当是“特种行业劳保补贴”了。对于小宋来说,每个月在机票费用上省至少3000块,自己就多得了3000块,相当于无形中给自己“加薪”50%。

    案例二:爱上团购没商量

    sammi 女 30岁 某外企人事主管 月薪:7500元

    sammi前年当上人事主管后就和老公买了虹口区一幢90平米的房子,去年年底房子好了要装修,两个人逛了一个月的建材市场和家电卖场之后,对着计算器里一串长长的数字开始犯了愁——怎一个“贵”字了得啊!

    一个周末sammi和老公去新房子量尺寸时,楼上也打算装修的小伙子跑下来问:您二位也要装修新房吗?不如我们再找几个小区里的人一起团购吧,可以省不少钞票呢!一语惊醒梦中人,3个人马上在小区里贴广告,很快就又找到了10位“志同道合”者,于是13个人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团购大行动。

    从地板砖、涂料、玻璃到卫生洁具、饭桌甚至窗帘,13个人按兴趣专长各有分工,sammi和老公就负责买涂料,因为目标集中了,也就有了足够的精力跟商家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抠”,结果一个月后要买的装修材料就全部搞定。夫妻俩掐指一算,光是买客厅厨卫地砖一项,就省下了1000多块,所有东西加起来比自己单买省下了将近1万块呢!而且买到的东西都很满意,自己也学会了怎么以团购的名义跟商家讨价还价,更是交了十几个不同行业的朋友。

    今年大年初五大家碰头吃了顿饭,sammi工作时的号召力又发挥了作用。她先是总结了“初战告捷”的可贵经验,接下来提议不如大家买家电时再次结成“同盟”,享受团购的优惠价。结果自然是不出所料的一呼百应。于是这几天,sammi和老公又开始转家电大卖场,研究冷暖空调了。她粗略估计了一下,两台空调,一台液晶电视,一台冰箱,光是这三样就能便宜个一两千,真的还是“集体的力量大”啊!

    点评:

    省钱成果:大宗商品消费价格降低近1/10

    省钱指数:¥¥

    操作指数:¥¥

    动辄上万元的花销不像到便利店买瓶饮料那样轻而易举,于是便催生了“团购一族”。团购一族的工作就是把购买高档商品的消费者结成团体,向经销商争取优惠的“批发价格”。

    但是参加团购也要多留个心眼儿——确定信息来源是否准确可靠,千万不要上当受骗。像sammi这样邻里自行组团比较稳妥,当然也要尽量保证团购成员意见一致,以防有人中途退出导致团购的最终失败。同时,在与商家交涉时,团购者也不要忽视这“三样”:一是参加团购能便宜多少;二是质量上有没有保证;三是售后服务怎么样。买得便宜又放心,才是团购的“真谛”。

    案例三:精打细算的我基本不用工资卡

    eric 男 26岁 某物流公司销售 月薪:4000-000元

    eric跳到现在这个公司只是一年前的事情,虽然没有大部分同龄人本科的学历,但是近7年的工作经验和“越战越勇”的精神让他如愿以偿得到了这份销售工作。别看账面上的工资不高,公司的福利还是相当的好。手机费全部报销,公交卡里每月打进500块,销售“招待费”每月报销2000块封顶,再加上每月一张300块面值的索迪斯(sodex)万通卡,用eric自己的话说:“一个新世纪的销售大额支出基本上都由公司负责了”。

    即便是这样,eric身边的好几个同事还是感觉“钱不够花”,大叫“做销售太赔钱”。eric不以为然,从小就是妈妈眼中乖囡的他心里有个小算盘——第一,通讯费用不用自掏腰包了。交通费按每天上下班10块算,一个月也不过200多块,公交卡里还剩下200多块,碰上刮风下雨的天气还可以偶尔享受一下“差头待遇”,也够滋润了。谁像你们,明明公司有专车可以预约,大晴天拜访客户也要“的来的去”的,不自己倒贴差头费才怪!再说吃饭的开销,每天中午12点一到,同事们纷纷拿上索迪斯卡,到新亚大包、永和豆浆、麦当劳什么的去“刷卡消费”了。想想看,20几个工作日的午饭,每天10块多一点就要300多块了。eric在公司附近考察了一番之后,“毅然决定”午饭自己掏腰包不用卡,到隔壁公司的职工食堂买饭票解决。每餐三素一荤的快餐只要5块钱,一个月下来才100块出头。每次午饭后听到同事们抱怨又没有“绿叶蔬菜”搭配的时候,eric一边打着饱嗝儿一边心想:刚才的鸡毛菜那叫一个香啊!

    省下来的索迪斯卡呢,eric这样安排:周六下午请狂爱拿铁的女朋友去starbucks里情调一下,星期天晚上请全家下馆子!省下公司的福利来款待家人,eric越来越像个“新好男人”了!

    该陪客户吃饭的时候呢,eric也很会动脑筋。那些名声在外的饭店客户肯定也吃腻了,先不说人均消费高,光是“人来疯”的食客们,动不动就把这些地方弄得跟办婚宴酒席似的“闹猛”,实在是不适合请客户吃饭。eric是个有心人,平时看到报纸杂志上一些介绍上海特色餐馆的文章就会记下地址电话,结果每次都让客户格外惊喜——吃得特别,环境也清静,连赞eric用心良苦,一笔笔单子也就轻松地签下了。而每次结账时eric更是开心,人均六七十块的消费怎么想怎么划算,所以一个月2000块用来应酬是绰绰有余了。

    时间一长,eric甚至觉得1500块就足够了,于是动员亲戚朋友收集餐饮发票,用来“补足差价”。这样一来,连自己午饭的100多块也有来源了。近大半年了,除了偶尔添置件衣服,

    eric就没怎么动过工资卡,俨然一个“理财能手”。

    点评:

    省钱成果:月实际支出不足工资1/5

    省钱指数:¥¥¥¥

    操作指数:¥¥¥

    全上海有相当一部分白领的工作属于销售性质,公司不论大小都有相应的报销政策。在适当范围内精打细算补贴了家用,也算是“沾了政策的光”。至于公司的态度,eric说得好,其实销售的工作不是给公司省钱,而是想方设法给公司赚钱。只要个人销售业绩节节高升,对于报销之类的事,大部分公司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至于如何做得恰当又体面,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现在消费都讲究个“性价比”,eric把这个概念潜移默化地用到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合算得很。

    “金金”计较者语录

    1.我们是一半奢侈一半节俭的“两栖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领域运用不同的消费预算。

    2.我们不是斤斤计较,我们只是简单务实,合理配置。

    3.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可持续的人生。

    案例四:高校附近好乘凉

    lizzy 女 23岁 某台资企业行政秘书 月薪:3000元左右

    lizzy白净文气的样子还像个大三学生妹,工作在五角场的她在复旦大学附近住,房子是和同事合租的,一室一厅简单装修,月租每人625块。lizzy不仅赞同房租支出不能超过月收入1/3的大众说法,而且严格将每个月水电煤开销严格控制在70块左右。

    lizzy和室友兼同事都是大学刚毕业、收入不高的外地女孩,两个人租房子就看中了它和复旦校园一墙之隔,可以近水楼台享受学生消费。两人搬进房子的第一天,便坐在行李卷上板着手指头算——先是电费:除了数伏和数九天,其余的300多天坚决把空调当成“装饰品”。房东不给提供冰箱真是“善解人意”,两个耗电巨头不用担心,电费只要50多块就行。至于洗澡,lizzy眨眨眼睛说:“隔壁大学里不是有公共浴室吗?听说一次一块钱不限时哦!我有老乡在复旦读书,借张学生证就能买到浴票啦!”午饭公司提供统一盒饭,晚上两人决定既不自己下厨“买?烧”,也不去既不经济又不实惠的快餐店,而是到大学食堂去蹭学生饭!还是用借来的学生证办张饭卡,平均每餐5块不到。这样一个月只是烧烧水洗洗衣服,水费和煤气费加在一块儿才50多块。偶尔两人还会到复旦校园里去打打羽毛球、跑跑步,这种临大学生活,真是省了银子又养了身,一举两得。

    至于电话,两个人基本上都是用手机发短信和朋友联系,基本上不用家里的固定电话煲粥。再加上物业费闭路电视费等等平摊下来,每个月每人就拿出不到80块来支付。很多同事听了这个数字都惊讶地戏称她俩为现代版的“葛朗台”,lizzy也打趣道,自己其实是个适合做财务总监的人才。

    点评:

    省钱成果:生活基本开销低于工资1/3

    省钱指数:¥¥¥

    操作指数:¥¥1/2

    “功夫不负精明人”,房租+费用一共700块的支出对于lizzy3000多块的收入来说是没有问题的。lizzy的现身说法告诉我们——生活时多在细节上用心,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开支,让自己不至于老是站在“月光族”的行列里。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像lizzy那么幸运,可以租到背靠高校又离公司不远的房子,很多白领们都是典型的“沿线一族”,为了上下班乘地铁方便,不得不向不菲的房租低头。而这个时候,怎样在日常费用开销上省钱,就值得认真考量了。  

案例五 严守“3w”购衣原则

    anna 27岁 某合资企业翻译 月薪:5000元左右

    身材修长、却有张babyface的anna一直很讲究衣着品位,逛街时每每对着动辄上千的高档时装,摸摸自己瘪瘪的荷包也只有心动的份。可是把逛街当成日常健身运动的

    anna,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购物经——

    “3w”(why/where/when)原则。即在决定为衣服掏钱时,问自己3个问题,“我为什么(why)看好这件衣服,是因为非常喜欢它,现在需要它,还仅仅是因为它便宜?”“我买下来,有多少场合(where)可以穿,它适合出现在起居室、办公室、大街上,还是幻想中的party上?”“我在什么时候(when)可以穿上它?一周后还是一年后,还是等我都有了孩子以后?”这3个问题都通过了。ok,买下来基本就不后悔。

    每当有置衣打算时,她会先到淮海路上的各大百货逛上一圈,搜集最新的时尚讯息,发现喜欢的新品款式并不急着买下来,而是牢记在心上。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两个多月过去,等这个季度的衣服开始纷纷打折才行动。

    anna清楚地记得有一年,还没到深秋,上海的气温已经骤减到零度,淮海路巴黎春天二楼一件紫色的长风衣在模特身上穿了不到一个月就被贴上了对折标签,从原价1460块直落到700块出头。正缺一件漂亮风衣的anna马上拿起样品试穿,可惜已经没有了适合自己的尺码,anna头一次觉得自己163cm的“大众个头”真是讨厌。可是anna没有悻悻地离开,而是抓住营业员小姐的手,表明自己是如何对这件风衣心仪已久,希望她能帮忙问问公司总部是否还有适合她尺码的货。有时机会就是多一句话问来的,营业员告诉她说这个品牌在上海的10多个百货店里都有专柜,总部的人建议她到客流量小些的地方去试试看。两个小时后,她果然是紫色风衣在身。而上海反常的天气再次证明了anna的“英明”,没出一个礼拜气温又回升到七八度,

    anna每天穿着这件又时尚又划算的“战利品”,笑的很是“秋风得意”。

    点评:

    省钱成果:降低消费支出百元至千元不等

    省钱指数:¥¥

    操作指数:¥¥¥¥

    其实血拼不一定是白领女人的天性,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赚钱是为了花钱,可是花钱也要花得“有技术含量”。对于荷包不算太瘪也不算太鼓的白领阶层来说,anna的这个“3w”原则对治疗购物冲动症还是非常有效的。想象一下自己买到便宜又实用的好东西的开心劲儿,真是像很多广告语上说的——让你心情好到笑不动!

相关阅读:

上班族常用电脑如何保护眼睛
上班族久坐怎么锻炼?每天六步久坐不伤身
与公司年轻白领的经历让我难忘
职场白领必看四大沟通技巧
职场生存:幽默带来好运气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