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覃志敏无法接受独生女覃姝颖的“退化”。这个40多岁的男人说起女儿的病史,总会忍不住痛哭流涕:“她是正常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肝豆状核变性,如生有魔爪,在姝颖9岁时缠身,一点点掳走她的语言、行走功能,将聪颖漂亮的小姝颖摧残到面目全非。辗转数地,医院成为父女俩的长居之所,为争取女儿重回健康,覃志敏不惜倾家荡产。7个月前,姝颖来到广州,在南医三院接受腿部矫形手术,开始人生第二次“学步”。然而,在最关键的恢复阶段,姝颖的治疗费再次告急。
肝豆状核变性
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过度蓄积,损害肝、脑等器官而致病。肝豆状核变性通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期,少数成年期发病。发病年龄多在5—35岁。因言语不清和全身震颤,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大多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现有肝豆状核变性人数达到了320万,仅有4.2%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
与病魔抗争五年前三年却一直在走弯路
覃志敏是广西柳州人,今年46岁。14年前的千禧之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迎来女儿姝颖,靠打工为生的平凡人家顿时焕发勃勃生机,姝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父亲掌中的明珠。
9岁以前,姝颖一切正常,和邻里的孩子一起嬉闹着长大、长高。入学以后,姝颖又显出聪颖的天资,在爸爸看来,她其实不算个特别用功的孩子,成绩却轻松雄踞年级三甲,年年都能捧回“三好学生”的奖状。
姝颖的美好前程在9岁时倾覆。2009年夏天,覃志敏几次听到女儿抱怨“腿痛”,尤其是关节处,最严重时不能屈伸。当地医院未能查出病因,几次转诊耽误了两个月。姝颖的疼痛加剧,后在南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不疼了。”依照此症的所有治疗好像很快见效,出院后,姝颖恢复如常。
此后两年,借助每月注射一针长效青霉素,姝颖似乎“药到病除”。更好的消息是,在最后一次复查中,医生告诉覃志敏,姝颖体内已无风湿因子,这意味着她身上的风湿病已经痊愈,可以完全停药。谁也没有想到,停药三个月后,姝颖再次发病,膝部严重变形。这一次,医院给出的结论是佝偻病。止痛,出院,再痛,复入院……几次反复,秦家花光了十余万元积蓄,但女儿的疼痛反反复复,病魔仍然不肯离去。
无法治愈只能控制接受现实只怕恶化
2012年,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姝颖终于被诊断出患有一种名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脑部遗传疾病。震惊之余,更令覃志敏绝望的是,此前两次误诊耽误了3年,姝颖已错过最佳治疗期,这意味着,任何医疗手段都无法再让她回到从前。
在柳州一家专科医院,半年的治疗中,覃志敏花光了四处筹借的十多万元,姝颖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不仅失去正常的语言功能,甚至不能蹲身,无法自行进食、排便。
姝颖发病前,覃志敏是一家企业聘用的司机,粗糙的大手从没有摸过键盘。在漫长的求医过程中,40多岁的他买来电脑,没日没夜地学习“肝豆状核变性”的病理与治疗。“北京、郑州、广州都有医院能治这个病,但广州中山一院在患者中口碑最好。”在漫长的求医路上,他对各地医疗机构已经了如指掌。
2012年11月,覃志敏带着女儿来到广州,在中山一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用了3天药,疼痛就缓解了。”此次南下求医,覃志敏认定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虽然医生告诉他,姝颖的病已无法治愈,只能控制。覃志敏也已接受现实,只希望姝颖的病情不再恶化,能“学会”说话和走路。
“错打了她,我不能原谅自己”
发病前夕,孩子学习状态骤然下滑,做父亲的却还不知情
2009年发病前,聪慧的姝颖能歌善舞,成绩优异,令覃志敏十分骄傲。但姝颖上小学三年级后,突然对学习“心不在焉”,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跟她谈心,她也是支支吾吾,一点都不专心。”覃志敏很失望,费尽口舌,仍不见女儿有什么改变。彼时,姝颖刚刚开始喊“腿痛”,当时的覃志敏认定,“腿痛”是女儿编造出来逃避功课的理由。
一次,覃志敏收到了老师的投诉,“她所有的作业都写得很乱,成绩也越来越差。”对女儿寄予了太多期待的覃志敏气急攻心,拿起作业本摔在姝颖头上,并抬手打了她几下。“爸爸,我想写好,但控制不了自己。”姝颖吓坏了,捂着脸哭喊。覃志敏心头一紧,将纸笔摆好,让女儿写给他看。
“她根本抓不住笔!写字时手也不停地抖,能画出一个字,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覃志敏边看边流泪,联想到姝颖细微处的变化,心里突然充满恐惧。“说话没有以前清楚,走路也摇摇摆摆。”原以为这些行为是女儿开始叛逆期的表现,那一天,覃志敏知道自己大意了。而之后,来自不同医院的各种诊断书,尤其是最终的确诊结论,证实姝颖不是不用功,她是真的控制不了自己的手。
“错打了她,我不能原谅自己。”提起那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父亲对女儿的体罚,覃志敏红了眼眶。“不管治不治得好病,她都是我的亲生女儿,只要我活着,就会好好照顾她。”覃志敏说,姝颖的病确诊后,有人劝他们再要一个孩子,起初夫妻俩都不肯,担心再有一个健康的孩子,会分散父母的爱。但得知女儿的病无法根治后,他们又希望有个孩子,能在父母百年之后,担负起照顾姐姐的重任。“如果留她一人在世上,我怎么放心得下?”覃志敏看着女儿,姝颖则摇头摆手,咯咯笑个不停。
剧痛中重新站起或因治疗费难续再度倒下
如今的姝颖,腿部变形严重,双膝外翻,无法站立。在中山一院治疗的同时,覃志敏联系到南医三院著名的骨科医生,求治女儿双腿。“必须手术,不然关节可能坏死,那样就永远不会走路了。”
2013年年底,姝颖接受了膝部矫形手术,左右两条大腿部各钉入4条钢钉,靠支架固定术后腿部形状。支架戴了6个月,在那段时间,每一个住在骨科的病友都能准时听到姝颖的嚎哭,“每天都要训练走路,她痛,每一次都是这样。”
2014年4月,记者第一次在骨科病房楼道里见到了姝颖,她的肘部搭在辅助行走器械上,艰难迈步,随着她双腿的交替用力,钢钉打入腿部的创口处渗出了鲜血。覃志敏含着眼泪紧随其后,手里拿一条白色毛巾为她揩汗、擦泪。
6月9日,支架拆除,姝颖颤巍巍地往前走了两步,看看自己的腿,嘻嘻笑了。覃志敏鼓励她继续往前走,内心悲喜交集。“这次手术花费十多万元,其中3万元是高利贷,其他全部是借来的。”覃志敏告诉记者,拆除支架后的恢复期非常关键,如果创口不能愈合,姝颖可能面临更大风险。
父亲的忧虑不幸成为现实。8月4日,覃志敏打来求助电话,“姝颖伤口愈合不理想,还要一个多月才能出院,大概又增加了3万元左右的费用。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可想了,帮帮她吧!”
相关阅读:
增加寿命的3种行为,喝水第二,运动第三,第一很少有人做到
这种酸奶无需冷藏就能保存6个月,它为何如此“优秀”?
常用这几招50岁年轻如少女!
别拿大枣盲目养生,糖尿病人3个时间吃枣,等于再喝糖水
女人养生不可忽视保养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