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登革热疫情在台湾南部的台南、高雄延烧,病例数已经突破1万2千例。事实上,最近几十年来,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大幅上升,地球暖化和城市化发展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这个疾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对经济的冲击却不小。
◎人类益趋都市化 疫情随之扩散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导,过去爆发登革热疫情的国家为数不多,但近年来蚊子大军攻城掠地,迄今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出现疫情。
研究登革热防治超过45年的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医学院传染病学教授古布雷(Duane Gubler)表示,都市化提供了蚊子理想的生态环境,都市人口越密集,让怀孕的母蚊越有吸取鲜血的机会,为蚊卵提供营养。古布雷教授说,登革热的病媒蚊埃及斑蚊和白线斑蚊,变得高度适应都市化。
专家表示,目前还没有药物或疫苗可以对抗登革热,主要防疫方法仍是透过大规模喷洒药物来控制病媒蚊滋生。
◎全球暖化 登革热疫区一路向北
过去登革热流行范围大多是在热带和亚热带,但2014年属温带地区的日本东京却爆发本土登革热,引发各界关切。事实上,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登革热疫情的地理范围就逐渐扩大,不再侷限于热带和亚热带,每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登革热疫区名单的国家,超过120个。
科学的研究已经明白指出,温度是登革热疫情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它对病媒蚊的寿命、蚊虫体内病毒的复制、传染周期的长短都有影响。科学家发现,温度每上升摄氏1度,蚊子的数量就会增加10倍,而登革热的病毒在蚊子的体内发育的速率也会因温度增加而加快。
对登革热有研究的长荣大学职业安全与卫生学系副教授吴佩芝指出,当月均温低于摄氏18度时,蚊子较不会叮咬人,也不易传播病毒,而月均温高于18度时,登革热流行风险就愈高。
◎登革热冲击全球经济
登革热发病率最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大幅攀升,如果把漏报、病例被错误分类的数据都加上去的话,估计每年全球约有3.9亿人遭登革热感染,其中有四分之一出现症状,50万人严重到必须住院。
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资料,全球不仅南台湾登革热疫情大幅增加,邻近东南亚等国登革热确诊病例数、也都比去年同期增加1.5倍左右,显示各国登革热疫情均较往年严峻。
截至9月中的资料显示,越南约有3万登革热病例、马来西亚8万例、泰国5万5000例、菲律宾5万5000例、印尼3900例、新加坡6500例、巴西高达84万6千例、哥伦比亚6万例、印度约1万例。
从登革热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到它的影响效应不断扩散,而且都是重点新兴市场。登革热虽然致死率不到1%,但对经济的冲击却不小,包括亲属请假在家照顾的劳动力减损、病媒蚊防治、关闭公共设施、观光客减少带来的社会冲击等社会成本和经济损失等。
根据商业周刊报导,以疫情严重的巴西为例,巴西一年的防疫支出约为台币394亿元,但感染人数却因干旱而创新高;印度每年因登革热付出经济、社会成本高达新台币361亿元,与太空研发支出相当;在泰国,当登革热大流行时,1年的观光收入最多减少新台币119亿元;在马来西亚,以1个小孩因登革热住院为例,家长至少减少16到23个工作天。
世界卫生组织“被忽视的热带疾病”(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部门主任恩格斯(Dirk Engels)指出:“登革热是我们一直没能成功追踪与预防的疾病之一。我们没有简单的工具,来遏阻登革热蔓延。”
由于医学上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者能够抑制登革热病毒的药剂,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疫情的扩散,都将对全人类的健康、经济构成严重的威胁。
1.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
(2)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2.病毒分离
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3.血清免疫学检查
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明确诊断。若在患者的血清中检出登革病毒抗原,亦可作为明确诊断依据。
4.反转录“RT-PCR”检测
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其敏感性高于病毒分离,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及血清型鉴定,但技术要求较高,其特异性和可重复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5.其他
在登革出血热病例中尚可出现血液浓缩,出、凝血时间延长,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电解质失调,血白蛋白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等。各种凝血因子轻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轻至中度增加。
相关阅读:
龋齿的危害你了解吗?
经常疲倦乏力是怎么回事?
脑癌死亡前的特征是什么 有什么感觉
白癜风患者可以吃西红柿吗
全国白癜风患者可免费申请专项精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