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党委原书记洪银兴资料图片。  10位高校党政一把手到龄卸任。 近日,国务院任命王树国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免去郑南宁校长职务。61岁的郑南宁此前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十年有余。 根据此前教育部党组公布的相
编者按:2014AATS年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的汪灏医生做关于微创食管切除术的大会报告,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8分钟的演讲背后,还有一段 Toni Lerut教授和Byran F Meyers教授在会前进行指导的故事。 题图:Meyers教
作为一个在中国one of the first surgeons完成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外科医生,在过去近半个世纪的临床工作中,我经历了普外科发展的风风雨雨和来回折腾(back and force changes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procedu
编者按:今天笔者将带大家走进日本杏林大学附属医院。话说在2012年,笔者受邀在74届日本临床外科年会上做大会演讲。2014年4月在华南六省胸外科论坛第二期大会上,他是唯一一位坚持用英文完成演讲的讲者! 2008年5月10日,我
近期,Greenhalgh等人合力完成了一篇有关“循证医学何去何从”的论文,发表于BMJ杂志。该文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其中不乏反对与质疑之声,国际循证医学(EBM)协作组(Cochrane Collaboration)主编之一David Tovey就是其中一人。
发表论文是科学职业最大肆宣传的度量标准之一,几乎每个研究人员都厌恶自己的履历中这部分存在缺口。但这里也有慰藉:一项新研究显示,极少有科学家(不足1%)能每年发表1篇论文。 但这150608位科学家掌控了研究期刊,在所有论
张鹏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长期从事薯类生物技术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部“973”和“863”计划等资助
基础科学研究总的目标是建立共识性理论。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基于已有的共识性理论来评价具体科研项目的可行性、预期成果及学术价值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各国科研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个一般的假定是:被授权的学术群体
他们的动机多种多样:想要更多金钱、希望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以及来自其他方面的诱惑。 在离开有机化学实验室后,Soroosh Shambayati并没有放弃化学合成。作为一个转行为投资银行家的化学博士,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投身衍生
当前科研的“桃花源”同时面临来自社会与科学界内部的许多冲击。少一点功利主义的思想,坚守对科学最初的憧憬与好奇心才是根本。 对周忠和来说,有稳定的经费支持,潜心研究感兴趣的问题,心无旁骛地做好科学与科普工作,这就
刚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Moser夫妇的实验室中,有一对中国夫妇——张生家和叶菁,他们与Moser夫妇已经合作了五六年的时间,并在此次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张生家、叶菁夫妇与Moser夫妇合影在本届诺贝尔生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因涉嫌套取科技专项资金被依法批捕,工程院旋即表态称将依规对其做出严肃处理。这意味着,李宁很可能成为第一个被撤销院士称号者。一段时间以来,各大高校、科研机构频繁曝出腐败
中国学者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早已不是新闻,不过,10月14日,《自然》杂志专门为一篇两页的文章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文章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文章的题目是《中国大学“三步走”改革
(随录取通知书一起提前寄到学生家里的《新生入学报到手册》)(《手册》中关于生活津贴的规定)(《手册》中关于学业奖学金的规定)10月20日,一个名为“复旦大学良心何在”的话题组在新浪微博上创建,近600条帖子反映复旦大学欺骗2
伴随着文章陆陆续续的Accepted,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总是想仔细去剖析下这段艰苦的日子。 文章从开始准备实验到最终的接收与发表似十月怀胎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十分关键,从来都没有通向成功的捷径和万能的成功公
导语­­近日,笔者在国际顶尖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看到一篇“Comment”文章,题名前3个单词就直接勾起了我巨大的兴趣:Retraction and republication。撤稿后重新发布?!而且是在如此顶级的国际学术期刊上!怀着无比好奇的心
4月9日下午,在科技日报社、科技部机关党委联合主办的第二期《科技创新大讲堂》上,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作题为“生命科学与人类探知未来”的主题讲座。挂职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会不会耽误正常
青年学者王传超并没想到,自己一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会引起学术圈内巨大共鸣。 「一针见血!完全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授薛宇感叹。 「说出了我们大家一直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发
过去的师生关系,是讲究「传承」的,有幸成为张先生的学生,我将感念一生。 张致一先生,著名内分泌学家、生殖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张先生一生致力于揭示高等动物的生殖规律及其调控机制,建立了一支学科比较
6 月 9 号发表在《PLoS 生物学》上的一篇论文称,美国科学家每年在不能重复的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上花费 280 亿美元。 斯坦福大学流行病学家 John Ioannidis 称,该项研究推动了不可重复性研究问题的进一步讨论,但这个结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