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清
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微信扫一扫
4.5星
解答:7 评价:4
关注:0关注
专家简介

    黄水清,男,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妇幼保健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妇幼保健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组长,广东省新生儿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副组长。

    1988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儿科系,毕业后一直在新生儿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00年2月-2000年6月到新加坡KK医院和中央医院新生儿科进修;     2006年2月-2008年9月在南开大学就读医院管理,获硕士学位。     2000年12月-至今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自1996年以来一直从事危重新生儿抢救和治疗工作。2002年起至今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教科副科长,科教科科长,院长助理。

专业专长:     儿童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危重新生儿抢救和处理,新生儿转运、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

科研成果: 获基金资助项目,主持项目:     (1)2003年广东省医学科学基金    新生儿解脲支原体感染临床与实验研究(A2003099)     (2)2006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肺表面活性物质气道注入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关系(06019782)

主要参与项目:     1)广东省科技项目基金, 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2003C34217);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PED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研究(32432);

成果奖励:     1、《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2006年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排名第三);     2、《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获200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三)     3、《新生儿疾病防治的网络管理》获2007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五)

论文发表: 以下为论著、第一作者     1、广州地区175例死亡围产儿尸检结果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9年第6期     2、婴儿抚触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研究: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0年第2期     3、23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原因及死亡分析: 广州医药2000年第2期     4、危重新生儿转运与转归: 广东医学2000年第5期     5、婴儿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0年第9期     6、30例极低体重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分析: 临床儿科杂志2002年第1期     7、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相关因素: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2年第2期     8、极低出生体重儿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导管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新生儿科杂志2002年第3期     9、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原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4年第11期     10、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年第9期     11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代医院管理2008年第5期     1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医院医院管理论坛 2008年第8期     13、体疗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疗效的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第34期

教育背景
专业主治儿童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危重新生儿抢救和处理,新生儿转运、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