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对象】
本品用于3月龄~2岁婴幼儿、未接种过本疫苗的2岁~5岁儿童(高危人群请参见【注意事项】)。
推荐常规免疫接种程序:3、4、5月龄进行基础免疫、12~15月龄加强免疫。
【作用与用途】
本品接种用于婴幼儿主动免疫,以预防由本疫苗包括的7种血清型(4、6B、9V、14、18C、19F和23F)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
肺炎球菌是引起侵袭性感染(包括败血症、脑膜炎、菌血症性肺炎和菌血症),以及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2岁以下婴幼儿发生侵袭性疾病的危险性最高。
本疫苗的使用应考虑到不同地区肺炎球菌引起疾病流行的血清型别的差异以及侵袭性疾病对不同年龄组的影响。本疫苗不预防疫苗所包括血清型以外的其它肺炎球菌型别的感染,也不预防其它微生物导致的侵袭性感染。本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仅供肌肉注射接种。首选部位为婴儿的大腿前外侧区域(股外侧肌)或儿童的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剂量为0.5mL,注意不要注射到临近的神经和血管中。疫苗不能注射到臀部。
本品在美国和欧洲批准可与其它儿童用疫苗(DTwP,DTaP, Hib,IPV, OPV,乙肝疫苗,MMR,水痘疫苗)同时接种。但目前在国内暂不推荐本疫苗与其它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或常规儿童用疫苗同时接种。
3~6月龄婴儿:基础免疫接种3剂,每剂0.5ml;首次接种在3月龄,免疫程序为3、4、5月龄各一剂,每次接种至少间隔1个月。建议在12~15月龄接种第4剂。
未接种过本疫苗的幼儿和儿童(基于国外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
7~11月龄婴儿:基础免疫接种2剂、每剂0.5ml,每次接种至少间隔1个月。建议在12月龄以后接种第3剂,与第2次接种至少间隔2个月。
12~23月龄幼儿:接种2剂、每剂0.5 ml,每次接种至少间隔2个月。
24月龄~5岁儿童:接种1剂。国外临床不良反应
本品在国外有超过18000例健康婴儿(6周~18个月)进行了多个有对照的临床研究,评价了本疫苗的安全性。以下绝大多数安全性结果主要来自17066例婴儿,总共接受55352剂本品的临床有效性试验(NCKP)。此外还对未免疫接种过本疫苗的大龄儿童进行了安全性评估。
在所有的临床试验中,本疫苗与其它推荐使用的儿童疫苗联合接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和发热。在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期间,重复接种未见持续增加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对于使用单剂量免疫接种方案的2~5岁儿童,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婴儿,主要还是以一过性反应为主。
针对所有年龄组临床试验中报告的或来自上市后本品使用经验的不良反应,按照身体器官类别和发生率分类,以严重程度递减方式列表如下。
按CIOMS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类:很常见(≥10%);常见(≥1%且<10%);偶见(≥0.1%且<1%);罕见(≥0.01%且<0.1%);非常罕见(<0.01%)。
身体各系统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的局部反应
很常见:注射部位红肿、硬结/肿胀、疼痛/触痛
常见:注射部位硬结/肿胀或红斑直径大于2.4cm、疼痛/触痛妨碍活动
消化系统
很常见:腹泻、呕吐
全身反应
很常见:发热
常见:发热高于39℃
代谢及营养障碍
很常见:食欲减退
神经系统
很常见:疲倦、睡眠中断
罕见:惊厥(包括高热惊厥)、低张力-低反应性发作
精神系统
很常见:易激惹
皮肤及皮下组织反应
偶见:皮疹、荨麻疹或荨麻疹样皮疹
国外上市后接种的其它不良反应:
此类发生率以自发性报告率为基础,并且采用报告数量和销售剂量的数量进行计算。
身体各系统不良反应
**非常罕见:**注射部位皮炎、注射部位荨麻疹和瘙痒
**血液和淋巴系统**
**非常罕见:**局限于注射部位的淋巴结炎
**免疫系统反应:**
罕见:过敏性/过敏样反应包括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面部水肿
皮肤及皮下组织反应
非常罕见:多形性红斑
精神系统
很常见:哭闹
与其它儿童期使用的疫苗一样,本品有呼吸暂停的自发报告,与接种本疫苗有时间相关性。多数病例在接种本品时同时接种了其他疫苗,包括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DTP)、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aP)、乙型肝炎疫苗、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流感嗜血杆菌b疫苗(Hib)、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和/或水痘疫苗,但在多数报告中存在诸如呼吸暂停、感染、早产和/或惊厥病史的基础性疾病。
据一项婴儿监测研究报导,发现与历史对照相比,接种本疫苗的婴儿发生“喘鸣”而住院的相关风险增加,由于存在着混杂因素,如同时接种更换的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或流感病毒感染的逐年变异、呼吸道疾病日益增加的趋势等,本次研究中其它分析以及对关键的大规模、多中心、对照有效性研究所作的长期随访分析还不能证实这一现象与本品相关。
国内临床不良反应
国内注册临床试验共计有592名受试者接种了本品,将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以及和本疫苗相关的不良事件合并分析后的安全性信息概括如下:
本疫苗与DTaP分开接种时(297例),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依次为发热(>37.5℃)和睡眠中断(26.60%)、易激惹(21.89%)、食欲下降(15.49%)和腹泻(14.81%),大多数症状为轻度,体温>39℃发生2例(0.79%);接种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有红斑(11.11%)、硬结(7.74%)和疼痛(9.09%),直径>2.5cm的红斑、硬结为1%。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第1剂接种后最高,第2剂和第3剂接种后不同程度减少。
本疫苗与DTaP同时接种时(295例),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依次为发热(>37.5℃)(28.81%)、睡眠中断(26.78%)、易激惹(26.44%)、腹泻(24.07%)和食欲下降(16.61%),大多数症状为轻度,体温>39℃发生4例(1.36%);接种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有红斑(10.85%)、硬结(7.46%)和疼痛(11.86%),直径>2.5cm的红斑、硬结为1%。以上不良反应同样在第1剂接种后发生率最高,第2剂和第3剂接种后不同程度减少。
以上临床试验未发现国外说明书中未列出的不良事件。常见不良反应与国外说明书中的安全性信息基本一致。
仅供肌肉注射。
本疫苗可能不会对接种疫苗的所有个体都有保护作用。
高风险婴幼儿/儿童接种本品应基于个体化接种的考虑。目前本疫苗对患镰状红细胞病婴幼儿/儿童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资料有限;尚未获得本疫苗对患肺炎球菌侵袭性疾病的其它高危婴幼儿/儿童(如患先天性和获得性脾脏功能障碍、HIV感染、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等)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资料。
接种本品对于24月龄以下幼儿(包括高危婴幼儿在内)应使用与其年龄相对应的免疫程序和剂量。在年龄≥24个月患有肺炎链球菌所致侵袭性疾病高风险的患儿(如镰状红细胞病、无脾、HIV感染、慢性病或免疫功能受损)中,使用本结合疫苗并不能代替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比较轻微的疾病,如伴或不伴低热的轻度呼吸道感染,一般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症。患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婴幼儿应暂缓接种本疫苗。
同所有其它注射用疫苗一样,接种本品应常备有相应的医疗及抢救措施(如1:1000肾上腺素等)以防接种后出现罕见的过敏性事件。
本疫苗禁止静脉注射。
尽管免疫接种本疫苗可出现一定的白喉毒素抗体反应,但并不能替代常规的预防白喉的免疫接种。
除非受益明确高于接种风险,否则对患有血小板减少症,任何凝血障碍或接受抗凝治疗的婴幼儿禁止肌肉注射接种本品。
因遗传性缺陷、HIV感染、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包括放射药物、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烷化剂和细胞毒药物)、或其它原因导致的免疫应答受损的婴幼儿,对本品主动免疫的抗体应答反应可能下降。
所有接种本品的同时也接种含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儿童,建议预防性使用退热药。接种本品时,对惊厥发作风险高于普通人群的婴幼儿/儿童应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除了疫苗中包含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本品不能预防肺炎链球菌其他血清型的感染,也不能预防其他微生物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如菌血症、脑膜炎和肺炎,也不能预防这些病原菌所致的非侵袭性感染,如中耳炎。
和所有注射用儿童疫苗一样,早产儿初种时要考虑到有呼吸暂停的潜在风险。接种疫苗时仍在住院的每个极早早产儿(出生时≤30孕周),接种后都要监测至少48小时。因为这类婴儿接种疫苗的受益很大,所以要按时接种,不能推迟。
注射器柱塞垫圈和注射器针头保护帽含有干的天然橡胶,已知对乳胶过敏或可能对乳胶过敏的人接触或注射该产品时,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本疫苗不宜用于成年人。妊娠期间使用和哺乳期间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尚不明确。
本品在年龄小于6周的婴儿以及10周岁以后的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本疫苗不能与其他疫苗/产品放在同一个注射器中混合。
本疫苗是含有佐剂的混悬液。因此,用前要在疫苗容器内用力摇匀。如果摇晃后容器内的疫苗混悬液不均匀,则不能使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
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重组人干扰素beta-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