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来源: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产品
辅料:醋酸钠,冰醋酸,甘露醇本品联合NP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初治或复治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此适应症的依据来源于一项已完成的Ⅲ期多中心临床试验 (详见【临床试验】项)。在Ⅰ-Ⅲ期临床研究中,共有4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使用了本品,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1/100,<1/10)主要有心脏不良反应,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1/1000,<1/100)主要有消化系统反应、皮肤及附件的过敏反应。
心脏反应:
用药初期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疲乏、胸闷、心慌. 绝大多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以好转,不影响继续用药,极个别病例因上述症状持续存在而停止用药。发生心脏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30例 (6.38%),主要表现为用药后第2~7天内发生心肌缺血,心脏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或轻、中度不良反应,未危及患者生命,其中6.4‰的患者症状较为明显,但均为可逆性,且多数不影响本品的继续使用,不需要对症治疗即可缓解。因心脏反应而停止治疗的患者仅占2.1‰。常见的心脏不良反应症状有窦性心动过速、轻度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等,常见于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患者。为确保患者安全,建议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定期检测心电图,对有心脏不良反应的患者使用心电监护,对有严重心脏病史疾病未控者应在医嘱指导下使用。
消化系统反应:
偶见腹泻,肝功能异常,主要包括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黄疸,主要为轻度及中度,罕见重度。此不良反应均为可逆,轻度患者无需对症处理,中、重度经减缓滴注速度或暂停药物使用后适当对症处理可缓解,仅有少数病例需对症治疗,但通常不影响药物的继续使用。
皮肤及附件:
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斑丘疹,伴瘙痒。此不良反应为可逆,暂停使用药物后可缓解。发热,乏力,多为轻中度。
过敏体质或对蛋白类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慎用;
有严重心脏病或病史者,包括:有记录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高危性不能控制的心率失常、需药物治疗的心绞痛、临床明确诊断心瓣膜疾病、心电图严重心肌梗塞病史以及顽固性高血压者慎用。本品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心电检测,出现心脏不良反应者应进行心电监护;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如遇有浑浊、沉淀等异常现象,则不得使用。包装瓶有损坏、过期失效不能使用。
贮运时冷藏温度如间断 (不超过20℃),时间不可超过7日,应避免冻结、光照和受热。
安全药理学:静脉注射本品高、中、低剂量组1.5、3.6mg/kg (2.4×104、4.8×104、9.6×104U/kg),麻醉犬的血压、呼吸及心电图指标在给药前、后无明显改变,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未受影响。
动物溶血性、刺激性和过敏反应:本品0.08mg/ml在观察时间内无溶血及红细胞凝集现象;豚鼠间日腹腔注射本品0.5ml/只(0.036mg/ml),连续3次,第一次给药后14天及21天静脉注射本品1ml/只(0.036mg/ml),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家兔静脉刺激性试验未见明显的血管扩张、红肿等刺激反应,未见管壁增厚等形态学改变。
急性毒性:本品小鼠静脉或腹腔给药的LD50大于450.5mg(7.2×106U)/kg。
长期毒性: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显示,连续腹腔注射3、6、12mg/kg/day (4.8×104、9.6×104、19.2×104U/kg/day)三个剂量组共45天,给药结束后及停药21天,各组动物的脏器如心、肝、脾、肺、脑、胃、小肠、子宫、睾丸等脏器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
Beagle犬的长期毒性试验显示,连续静脉注射2、10、25mg/kg/day(3.2×104、16.0×104、40.0×104U/kg/day)三个剂量组共13周,对Beagle犬无明显毒性靶器官.不良反应为血液网织红细胞增高,但停药后可恢复,并无延迟性毒性反应。
猕猴的长期毒性试验显示,连续静脉注射3mg(4.8×104U)/kg/day (50.4mg/m2),10mg(1.6×105U)/kg/day(167.9mg/m2), 30mg(4.8×105U) /kg/day(503.7mg/m2)三个剂量组共9个月,各组猕猴体征、外观行为、活动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反应。体重与进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心电图和尿液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提示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伤。此外,蛋白质、脂肪、糖代谢基本正常。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连续9个月静脉给药,32只猕猴脏器系数各组无明显差异,未见与药物剂量相关的异常变化,提示本品在小于30mg(4.8×105U)/kg/day(503.7mg/m2)酌剂量范围内连续静脉注射给药9个月,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为安全剂量。
薄芝糖肽注射液
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注射用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
注射用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