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内注射: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等适合静脉用之注射液5~20ml溶解本品4~15mg(效价)/ml的浓度注射。
肌内注射:用生理盐水5ml以下溶解本品4~15mg(效价)/ml的浓度注射。
动脉内注射:用3~25ml添加有抗凝血剂(如肝素)的生理盐水溶解本品4~8mg(效价)作一次动脉内注射或持续动脉内注射。
成人每次剂量为8mg(效价),通常每周给药2~3次。根据患者情况可增加或减少至每日一次到每周一次。显示疗效的剂量一般为80~160mg(效价)。一个疗程的总剂量为240mg(效价)。
肿瘤消失后,应适当追加给药,如每周一次8mg(效价)静注10次左右。
治疗血管瘤及淋巴管瘤: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淋巴管瘤:每次4~8mg,溶入注射用水2ml~4ml,有囊者尽可能抽尽囊内液后注药,间歇期至少1月,5次为1个疗程。3个月以下新生儿暂不使用或减量使用。治疗血管瘤:每次注射平阳霉素4~8mg,用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注射液3ml~5ml稀释。注入瘤体内,注射1次未愈者,间歇7~10天重复注射,药物总量一般不超过70mg(效价)。
治疗鼻息肉:取平阳霉素1支(含80mg)用生理盐水4ml溶解,用细长针头进行息肉内注射,每次息肉注射2ml~4ml,即一次注射1~2个息肉。观察15~30分钟有无过敏反应,每周1次,五次为1个疗程,一般1~2疗程。
肿瘤患者,尤其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初次和第二次给予本品时,应以4mg(效价)以下剂量给药,以观察和增强患者的耐受能力,当患者无急性反应时,方可增至正常剂量。
发热,给药后如患者出现发热现象,可给予退热药。对出现高热的病人,在以后的治疗中应减少剂量,缩短给药时间,并在给药前后给予解热药或抗过敏剂。
病人出现皮疹等过敏症状时应停止给药,停药后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人如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肺炎样症状,同时胸部X-光片出现异常,应停止给药,并给予甾体激素和适当的抗生素。
偶尔出现休克样症状(血压低下,发冷发热、喘鸣、意识模糊等),应立即停止给药,对症处理。
局部用药的用法用量供临床医师参考。
需按医师处方,指示用药。
用18~20克体重的小白鼠,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由静脉或腹腔内注射平阳霉素,观察14天,记录死亡动物数,用机率对数绘图法测定LD50和LD10。
结果:平阳霉素静脉注射的LD50为165ml/kg,LD10为100ml/kg;腹腔内注射的LD50为188ml/kg,LD10为125ml/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