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 For Injection
商品名称:百因止
成份:

本品为采用基因重组技术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生产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活性成分: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冻干粉辅料:甘露醇、氯化钠、组氨酸、海藻糖、氯化钙、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聚山梨醇酯80、谷胱甘肽。

稀释液:灭菌注射用水。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甲型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Ⅷ缺乏)患者出血的治疗和预防。

本品不含具有药效作用剂量的von Willebrand因子,因此不适用于血管性血友病。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有治疗血友病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给药剂量:使用本品替代治疗的剂量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因子Ⅷ缺乏的严重程度、出血部位、范围以及患者的临床情况。

按需治疗:

以国际单位(IU)标示本品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效价。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以IU或者百分数(相对于正常人血浆)表示。

1个IU本品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活性等效于1ml正常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Ⅷ。治疗所需的剂量是根据经验计算的,即,给予每公斤体重1IU的本品可以使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提高2IU/dl(即2%)。计算公式如下:

治疗所需本品计量( IU) = 体重 (公斤)× 预期的因子Ⅷ升高 值(IU/dl或%)×0.5

当发生下表中列出血事件时,相应时期因子Ⅷ活性不应低于给定的血浆活性水平(IU/dl或%)。下表1可用于出血和外科手术时指导给药剂量。

表1 控制出血和围手术期给药量的指南
出血程度/手术操作类型 需要达到的凝血因子Ⅷ 水平 ( IU/dl或% ) 给药频率(小时)/治疗持续时间 (天)
出血
早期关节积血、肌肉出血或口腔出血 20~40 多次静脉输注,每12~24小时1 次(6岁以下的患者每8~24小时1次*),至少1天,直到出血停止(可表现为疼痛减轻)或创面愈合。
较广泛的关节积血、肌肉出血或血肿形成 30~60 多次静脉输注,每12~24小时1 次(6岁以下的患者每8~24小时1次*),至少3~4天,直到疼痛和急性活动障碍消失。
威胁生命的出血 60~100 多次静脉输注,每8~24小时进行1次(6岁以下的患者每6~12 小时1次*),直到出血停止,不再有生命危险。
手术
小手术 (包括拔牙) 30~60 每24小时1次静脉输注,(6岁以下的患者每12~24小时1次*),至少1天,直到出血停止或创面愈合。
大手术 80~100 (术前和术后) 多次静脉输注,每8~24小时1 次(6岁以下的患者每6~24小时1次*),直到创口已经充分愈合,然后再继续给药至少7 天,使凝血因子Ⅷ的活性维持在30%~60%(IU/dl)。

*注:儿童患者给药计量依据国外临床试验结果,本品尚未积累中国儿童的临床数据

应根据个体对治疗的临床反应调整给药剂量和频率。在某些情况下(如出现低滴度抑制物),可能需要使用比上述公式计算所得结果更大的剂量。

在治疗期间,建议适当检测血浆凝血因子Ⅷ水平以指导给药的剂量和重复注射的频率。尤其在实施大手术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测定血浆凝血因子Ⅷ的活性对替代治疗进行准确的监测。患者个体对本品的反应可能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的体内回收率和不同的半衰期。

预防用药:

对于严重甲型血友病患者出血的长期预防,常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0~40IU,给药间隔为2-3天。

对年龄低于6岁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0~50 IU,每周3~4次(注:儿童患者给药计量依据国外临床试验结果,本品尚未积累中国儿童的临床数据)。

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因子Ⅷ抑制物的产生情况。如果未达到预期的血浆因子Ⅷ活性水平,或以合理剂量未能控制出血,则应进行检测以确定否存在因子Ⅷ抑制物。对于抑制物水平较高的患者,因子Ⅷ替代治疗可能无效,应考虑选择其他治疗方法。这些患者的治疗应该在对血友病有丰富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请参见【注意事项】 下内容。

给药方法:本品应通过静脉给药。给药速率的确定以使患者舒适为宜,最快不应超过10ml/分钟。

推荐每次给药后,均应登记产品的名称及批号。给药前按照下面的说明配制药品。

本品的使用说明

本品使用所附的灭菌注射用水配制后,即可经静脉给药。

配制时要求使用包装盒中配套提供的灭菌注射用水和配制装置 ,即一次性无针配药器(BAXJECT II)。给药时必须使用带有鲁尔接头的注射器。同时,必须使用塑料注射器,因为本品中的蛋白质成分易于玻璃注射器的表面发生粘附。

在本品配置后3小时内使用。

  • 本品配制后不得冷冻。

  • 根据地方要求处置任何未使用的产品或废弃物。

  • 如果配药器(BAXJECT II装置)的无菌屏障系统或其包装损坏,或显示有任何受损迹象,不得使用。

配制:

采用无菌技术操作。

  1. 如果药品仍在冰箱中贮存,从冰箱取出药品和稀释液后,使其恢复至室温(15°C~25°C)。

  2. 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洗双手。

  3. 取下粉末和稀释液小瓶的瓶盖。

  4. 用酒精棉球清洁胶塞,将小瓶置于清洁的平面上。

  5. 配置时要求使用包装盒中提供的灭菌注射用水和BAXJECT II。 撕去纸盖,打开BAXJECT II装置的包装,不要接触到包装内部(图a),不要将装置从包装中取出。如果BAXJECT II的无菌屏障系统和包装损坏,请不要使用。

  6. 翻转包装,将透明塑料端插入稀释液瓶塞。握住包装边缘并将包装从BAXJECT II上拉除(图b)。不要移除装置上的小蓝帽。

  7. 将BAXJECT II插入稀释液小瓶后,上下翻转,这样稀释液瓶就处于BAXJECT II顶部。将BAXJECT II的白色塑料端插入冻干粉瓶塞。瓶内的真空将使得稀释液流进药品小瓶中(图c)。

  8. 轻柔地旋转晃动小瓶直到所有物质均溶解。确保药品被完全溶解,否则所配制的溶液将无法全部通过BAXJECT II的过滤器。药品溶解速度很快(通常在1分钟之内)。配制后溶液应澄清、无色、无外源颗粒。

给药:

采用无菌技术操作。

  1. 移去BAXJECT II上面的小蓝帽。不要让注射器吸入空气。把注射器连接到BAXJECT II(图d)。

  2. 将连接好的装置翻转过来(含已配制完成溶液的小瓶朝上)。缓慢拉动活塞将配制的溶液吸入注射器内。(图e)

  3. 移去注射器。

  4. 将蝶形针与注射器连接。静脉注射。缓慢给药,使患者舒适为宜,不超过10ml/分钟,整个输注时间≤5分钟。应在本品给药前和给药期间测定心率。如果心率显著增加,则应降低给药速率或暂时停止注射,症状通常迅速消失。

  5. 注意BAXJECT II是为本品小瓶和注射用无菌用水一次使用的,因此连接第二个小瓶和注射器需要新的BAXJECT II。

不良反应:
  1. 安全性概述

    本品与所有蛋白类静脉注射产品一样,有可能发生过敏/变态反应。

    国外临床研究:234例使用本品治疗患者中有27例患者共报告56起药物不良反应(ADRs)。最多发生的ADR为产生凝血因子Ⅷ抑制物(5例),均发生在既往未接受治疗,对因子Ⅷ具有高发抑制物形成风险的患者中:头痛(5例),发热和眩晕(各3例)。在56起ADRs中,无新生儿患者报告,32例婴儿患者中9例报告16起不良反应,56例儿童患者中有3例报告7起不良反应,31例青少年患者中4例报告8起不良反应,94例成人患者中11例报告25起不良反应。

  2. 不良反应分析

    本品在国外临床试验中和上市后自自发报告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及频率见下表2。

    根据以下定义发生频率: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1/10)、偶见(≥1/1 000, <1/100)、罕见(≥1/10000, <1/1000)、十分罕见(<1/10000)、不确定(无法从现有数据估算)。在发生频率组内,以严重程度降序排列下列不良反应。

    注:

    1. 根据本品单药治疗患者总数(234例)计算的患者百分比。

    2. 1例患者在手术后(手术后10~14天)持续输注本品期间中出现了因子Ⅷ水平非预期降低。止血后血浆因子Ⅷ水平和清除率均恢复至适当水平。持续输注结束后和研究终止时进行的因子Ⅷ抑制物分析为阴性。

  3. 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

    因子抑制物的形成

    既往接受治疗患者,即在被确诊为重度至中重度甲型血友病(因子Ⅷ≤2%)的145例儿童(0~6岁)和成人患者(16岁以上)临床试验中评价了本品的免疫原性,这些患者既往曾使用因子Ⅷ浓缩物≥150天,发生1例在使用本品 26天后形成低滴度抑制物(用改良Bethesda法分析为2.4 BU)。该患者退出研究后进行随访抑制物试验为阴性。在另53例被确诊为重度至中重度甲型血友病(因子Ⅷ ≤2%)的儿童患者(低于6岁)中,未检测到因子Ⅷ抑制物,这些患者既往曾使用因子Ⅷ浓缩物≥50天。

    在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儿童患者(低于6岁)临床试验中,25例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20%)产生了因子Ⅷ抑制物。其中,4例为高滴度(>5 BU),1例为低滴度(≤5BU)。到目前为止,检测到因子Ⅷ抑制物的频率在预期和既往观察到的范围内。

    过敏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表现过敏性特征,如眩晕、感觉异常、皮疹、皮肤潮红、面部肿胀、荨麻疹和瘙痒。

禁忌:
对本品活性成份或对任何辅料过敏,对小鼠或仓鼠蛋白有过敏反应者。
注意事项:
  1. 超敏反应

    本品应在有治疗血友病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医生指定准备相应的复苏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速发型过敏反应。

    本品含有痕量的小鼠和仓鼠蛋白,与所有静脉给药蛋白产品一样,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表现为眩晕、感觉异常、皮疹、皮肤潮红、面部肿胀、荨麻疹和瘙痒。

    应告知患者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体征,包括荨麻疹、瘙痒、全身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低血压(例如头晕或昏厥)、休克、急性呼吸窘迫(胸闷,喘鸣)。如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中止用药。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按照休克医学标准给予积极治疗。

  2. 形成因子Ⅷ抑制物

    因子Ⅷ中和抗体(抑制物)的形成是甲型血友病患者治疗中的已知并发症。这些抑制物通常是直接针对因子Ⅷ促凝活性的IgG,使用改良Bethesda法检测,单位为Bethesda单位(BU)/ml血浆。产生因子Ⅷ抑制物的患者可能影响临床疗效。形成抑制物的风险与暴露于因子Ⅷ的程度以及其他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前20个暴露日内的风险最高。100个暴露日后极少形成抑制物。已在之前治疗超过100暴露日且有抑制物形成史的患者中观察到在将因子Ⅷ产品替换使用后会重新出现抑制物的情况(低滴度)。对于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应通过适当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密切监测抑制物的形成。

  3. 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

    若患者同时使用中心静脉留置装置(CVAD),应考虑可能与本品有关的并发症风险,包括局部感染,菌血症以及导管部位血栓。

  4. 与辅料有关的考虑

    本品配制后每瓶含0.45 mmol钠(10mg),限钠饮食患者应予以考虑。

药物相互作用:
目前尚未进行本品与其它产品的相互作用研究。
毒理研究:

单次给予小鼠、大鼠、兔和犬高于临床推荐剂量数倍的本品(根据体重),未见任何急性毒性或其它毒性反应。本品未进行重复给药研究,可参考本品相关产品(RECOMBINATE)及本品制剂缓冲液(FORMULATION BUFFERS)的毒性试验信息。RECOMBINATE在犬2周毒性试验中,观察到贫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白细胞计数下降,(rAHF,pdAHF和HAS)抗体生产。在4周毒性试验中,观察到 (rAHF,pdAHF和HAS)抗体生成,未出现贫血和白细胞计数下降。本品制剂缓冲液在大鼠给药剂量达到最高剂量40mg/kg/day时,连续30天,未观察到任何毒性反应。

致癌、致突变、致畸: RECOMBINATE进行了高于血浆浓度的体外致突变研究和体内给药10倍于临床预期剂量的致突变研究,结果显示未发生任何可逆的突变,无染色体异常或骨髓多染性红细胞微核形成增加。未进行动物致癌性试验研究。
生产企业:
Baxter AG
药物分类:
促凝血及止血药
相关药品:

注射用氨甲环酸
卡络磺钠注射液
肾上腺色腙片
氨甲环酸注射液
氨基己酸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