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
商品名称:里亚金
成份:

主要成份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由含高效表达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制成。

辅料甘露醇、吐温-80、冰醋酸、醋酸钠。
适应症:
  1. 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癌症患者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特别在强烈的骨髓剥夺性化学药物治疗后,注射本品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缩短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加速粒细胞数的恢复,从而减少合并感染发热的危险性。

  2. 促进骨髓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数升高。

  3. 骨髓发育不良综合征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用法用量:
  1. 肿瘤

    用于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成年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1000/mm3(白细胞计数2000/mm 3)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儿童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500/mm3(白细胞计数1000/ mm3)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0/ 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2. 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不足1000/ mm3,骨髓中的原粒细胞明显减少,外周血液中未见原粒细胞的情况下,成年患者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儿童患者2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 (白细胞计数10000/ 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成年患者在其中性粒细胞不足1000/mm3时,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成年患者在其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 mm3时.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以上时,酌情减量或停止给药。

  5.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成年患者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 mm3时,1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儿童患者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mm3时,1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mm3以上时,酌情减量或停止给药。

  6. 用于促进骨髓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加

    成人在骨髓移植的第2日至第5日开始用药,2-5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儿童在骨髓移植的第2日至第5日开始用药,2μ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回升至5000/mm3(白细胞计数10000/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不良反应:
  1. 肌肉骨骼系统:有时会有肌肉酸痛、骨痛、腰痛、胸痛的现象。

  2. 消化系统: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或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

  3. 其它:有人会出现发热、头疼、乏力及皮疹,ALP、LDH升高。

  4. 极少数人会出现休克、间质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幼稚细胞增加。

禁忌:
  1. 刺激因子过敏者以及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其它制剂过敏者禁用。

  2. 肾、心、肺功能障碍者禁用。

  3. 稚粒细胞未显著减少的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或外周血中检出幼稚粒细胞的骨髓性白血病患者。

警告:
  1. 对粒细胞刺激因子过敏者以及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其它制剂过敏者禁用。

  2. 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禁用。

  3. 骨髓中幼稚粒细胞未显著减少的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或外周血中检出幼稚粒细胞的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本品应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24-48小时开始使用。

  2. 使用本品过程中应定期每周监测血象二次,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日变化的情况。

  3. 对髓性细胞系统的恶性增殖(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本品应慎重使用。

  4. 长期使用本品的安全有效性尚未建立,曾有报导可见脾脏增大。虽然本品临床试验束发生过敏反应病例,但国外同类制剂曾发生少数过敏反应(发生率<1/4000),可表现为皮疹、荨麻疹、颜面浮肿、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及低血压,多在使用本品30分钟内发生,应立即停用,经抗组织胺、皮质激素、支气管解痉剂和(或)肾上腺素等处理后症状能迅速消失。这些病例不应再次使用致敏药物。

  5. 本品仅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完全清楚,对促进白细胞释放之药物(如锂剂)应慎用。
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

小鼠尾静脉或皮下一次注射5000μg/kg本品,相当于一般临床注射用剂量的1000倍。连续观察7天,未观察到中毒反应。

慢性毒性:

rhG-CSF对大鼠连续腹腔注射13周:60μg/kg•d是安全剂量,为临床常用剂量的12倍,实验动物在给药及停药5周中均未见动物外观体征、活动行为、进食、粪尿性状、体重、各脏器的组织学形态以及生化指标异常情况,与对照组动物相比无明显差异,未见中毒反应。120μg/kg•d是轻度中毒剂量,为临床常用剂量的24倍,该组动物在整个观察期间外观体征、活动行为、进食、粪尿性状、体重等观察指标无明显异常:给药期间实验动物血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有1只雄性动物出现尿蛋白和尿隐血阳性;停药5周后上述异常现象消失。

240μg/kg•d是明显中毒剂量,在此剂量下部分动物出现活力减弱、毛乱而无光泽、摄食减少、体重减轻:部分动物出现尿蛋白和尿隐血阳性;部分动物肝脏、肾脏出现异常;实验动物血液中肌酐(Crea)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明显增高(P<0.01);停药5周后上述各种异常现象基本得以恢复。

rhG-CSF对狗连续皮下注射8周:20μg/kg•d剂量长期给药未见对狗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rhG-CSF20μg/kg•d长期皮下注射对狗是安全剂量,该剂量为本品临床常用剂量5μg/kg的4倍。200μg/kg.d狗连续皮下注射rhG-CSF可产生较明显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活动减少、部分动物出现尿隐血阳性,肝组织出现空泡变性,注射部位皮肤增厚或出现红斑,皮下组织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动物骨髓原始细胞增生,脾脏增大等:但上述变化在停药4周后可以得到恢复。

生殖毒性:

据文献报道:在鼠妊娠前、妊娠初期和器官形成期给药(静脉注射),对亲代动物的生殖能力、胎儿、新生鼠的无作用剂量均为500μg/kg•d以上。在围产期、哺乳期给药,对亲代动物的生殖能力、新生鼠的无作用剂量分别为100μg/kg•d以上、4μg/kg•d,在20μg/kg•d以上时可见新生鼠的发育抑制。另外,在兔器官形成期给药(静脉注射),对亲代动物的生殖能力、胎儿的无作用剂量分别为20μg/kg•d、5μg/kg•d,在80μg/kg•d时出现母体动物的泌尿生殖器出血伴流产,在20μg/kg•d以上时存活的胎儿数减少。所有的试验中均未见致畸作用。
生产企业: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药物分类: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相关药品: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CHO细胞)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注射用辅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