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珠单抗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雷珠单抗注射液
英文名称:Ranibizumab Injections
商品名称:诺适得
成份:

活性成分:雷珠单抗

【处方组成】

每ml含10mg雷珠单抗。

本品所含辅料为:α,α-海藻糖二水合物;组氨酸,盐酸组氨酸-水合物;聚山梨醇酯20。
适应症:
用于治疗湿性(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有资质的医院和眼科医生中使用。医院应具备该疾病诊断和治疗所需的相关仪器设备和条件,眼科医生应具备确诊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能力和丰富的玻璃体内注射经验。本品经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推荐剂量为每次0.5mg(相当于0.05ml的注射量),每月一次给药。

如果不能长期每月注射给药,也可在初始3个月连续每月注射1次给药之后,按每3个月注射给药1次。与持续每月注射相比,在初始3个月,连续每月注射之后的9个月治疗中,如果按每3个月给药1次,则视力改善将平均减少约5个字母(ETDRS视力或Snellen视力表1行)。

治疗期间应每月监测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如果出现显著的视力下降,需进一步接受本品注射治疗。两次注射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小于一个月。

给药方法:

在玻璃体内注射给药前,应对患者的既往病史进行全面的评估,以评估其发生高敏反应的可能性。(见【警告】与【注意事项】)

本品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玻璃体内注射,其中包括采用外科手术的手部消毒、无菌口罩、无菌手套、无菌手术单和无菌开睑器(或类似器具)。注射前必须给予患者适当的麻醉剂和眼局部用广谱抗生素。注射前消毒眼周皮肤、眼睑和眼球表面。

应指导患者在每次注射前后3天自行滴注抗生素滴眼液,每天4次。

采用无菌技术,通过与1ml无菌注射器相连的18G(5μm)滤过针头抽取本品瓶内的所有(0.2 ml)内容物。滤过针头不得用于玻璃体内注射,抽取瓶内容物后必须丢弃。滤过针头必须替换为无菌30G针头,用于玻璃体内注射。必须排空注射器内空气,直至注射器内芯尖端对准注射器上0.05 ml的刻度线。

注射针头应于角巩膜缘后3.5-4.0mm处,对准眼球中心,向玻璃体内进针,避水平进针。缓慢推送0.05ml注射液,应注意在之后的注射时改变巩膜注射部位。

注射后必须监测患者的眼内压和眼内炎。监测应包括注射后立即检查视神经乳头的血流灌流、30分钟内测眼内压及2-7天后进行检眼镜、裂隙灯和眼底检查。需指导患者立即向其医生报告任何出现的眼内炎的症状(见【注意事项】)。每瓶注射液仅用于治疗一只眼的单次注射。

如果对侧眼也需要治疗,必须使用新的—瓶注射液,并在向另一只眼注射本品前更换无菌区、注射器、手套、手术单、开睑器、滤过针头和注射针头。

特殊人群用药

肾损害

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用药剂量(见【药代动力学】)。

肝损害

尚无相关研究。由于全身暴露可忽略不计,无须采取特别措施。

儿童与青少年(18岁以下)

尚无相关的安全与有效性数据。不建议儿童与青少年使用本品。

老年患者

无需调整剂量。

【使用和操作以及丢弃说明】

药瓶仅为一次性使用(参见【用法用量】)。

为了配制本品用于玻璃体内注射,请按照以下说明操作:

  1. 抽液前,必须对药品的橡胶塞外部进行消毒。

  2. 以无菌操作将5微米滤过针头(提供的)安装在1ml注射器(提供的)上。将钝圆的滤过针头从药瓶塞中央插入,直至针头触及药瓶的底部边缘。

  3. 抽吸出药瓶内的所有溶液,注射器保持竖直位置,将药瓶略微倾斜方便完全吸出溶液。

  4. 保证注射器活塞足够拉回,完全吸光药瓶,从而完全吸走滤过针头中的溶液。

  5. 将钝圆的滤过针头留在药瓶内,将注射器从钝圆的滤过针头上取下。滤过针头在抽出药瓶内的药液后需丢弃,不得用于玻璃体内注射。

  6. 采用无菌操作将注射针头(提供的)牢固地安装到注射器上。

  7. 小心取下注射针头帽,不要使注射针头与注射器脱离。

    注:取下针头帽时,握住注射针头黄色的衬套。

  8. 小心将注射器内的气泡排出,并调整剂量至注射器上标记的0.05ml标志处。此注射器已经准备好用于注射。

    注:不要擦拭注射针头。不要回拉注射器活塞。

任何未使用的药品或者废料的丢弃必须符合当地要求。
不良反应:

在三项Ⅲ期临床试验中共有1315名患者组成了安全性人群。所有患者接受至少24个月的本品治疗。440名患者接受了0.5mg的推荐剂量的治疗。

以下严重不良事件与注射操作有关:眼内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撕裂和医源性外伤性白内障(见【注意事项】)。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观察到的其他严重眼部不良事件包括眼内炎症与眼内压升高(参见注意事项)。

在三项对照的Ⅲ期试验FVF2598g(MARINA)、FVF2587g(ANCHOR)和FVF3192g(PIER)合并的数据中、以下列出的不良事件在0.5mg本品治疗组中的发生率(至少高出2个百分点)高于对照组(假设注射治疗或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因此这些被认为是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下文提供的安全性数据还包括所有440例接受0.5mg本品的合并患者人群中发生的至少与注射本身或医药产品可能有关的不良事件。

不良反应按系统器官类别和频率列出,频率使用以下规定:很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不常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非常罕见(<1/10000)。

感染和传染

很常见:鼻咽炎

常见:流感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

常见:贫血

精神疾病

常见:焦虑

神经系统疾病

很常见:头痛

常见:卒中

眼部疾病

很常见:眼内炎症、玻璃体炎、玻璃体脱离、视网膜出血、视觉障碍、眼痛、玻璃体漂浮物、结膜出血、眼部刺激、眼异物感、流泪增加、睑缘炎、干眼、眼充血、眼瘙痒。常见:视网膜变性、视网膜异常、视网膜脱膏、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视力下降、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异常、眼葡萄膜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后囊下白内障、后囊膜混浊、点状角膜炎、角膜上皮擦伤、前房闪辉、视力模糊、注射部位出血、眼部出血、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眼分泌物、闪光幻觉、畏光、眼部不适、眼睑痛与眼睑水肿、结膜充血。

不常见:眼内炎、前房积脓、前房出血、角膜病、虹膜粘连、角膜沉积物和角膜水肿、角膜皱褶、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刺激、失明、眼睑刺激。

呼吸、胸廓和纵隔疾病

常见:咳嗽

胃肠道疾病

常见:恶心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常见: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瘙痒和红斑)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很常见:关节痛

检查发现

很常见:眼内压升高

免疫原性:

与所有治疗性蛋白相似,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可能出现免疫应答。免疫原性数据反映了在免疫试验中,试验结果提示本品抗体阳性的患者百分比,并高度依赖于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不同治疗组中,本品免疫反应性的治疗前发生率为0%-5%。每月注射本品,为期6至24个月后,大约1%至8%的患者中可检出本品抗体。

目前,对本品的免疫反应性的临床显著意义尚且不明。在免疫反应性水平最高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患者中,部分可出现虹膜炎或玻璃体炎。
禁忌:

对本品或本品成份中任何一种辅科过敏者禁用。活动的或怀疑的眼部或眼周感染的患者。

活动期眼内炎症的患者。
注意事项:

玻璃体内注射,包括本品注射,与眼内炎、眼内感染、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撕裂和医源性外伤性白内障有关(参见【不良反应】)。本品注射时必须采用合格的无菌注射技术。此外,注射后一周内应监测患者的情况,从而早期发现感染并治疗。应指导患者在出现任何提示有眼内炎的症状或任何上述提到的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给医生。本品注射后60分钟内可观察到眼内压升高(参见【不良反应】)。因此须同时对眼内压和视神经乳头的血流灌注进行监测和适当治疗。玻璃体内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后,存在潜在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在临床Ⅲ期研究中.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在本品和对照组之间是相近的。接受本品0.5mg的患者与本品0.3mg或对照相比,卒中的发生率在数值上较高,不过此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卒中率的差异在具有已知卒中风险因子的患者,包括既往卒中病史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的患者中更大。因此主治医生应对这些患者谨慎评价本品治疗是否合适,以及治疗益处是否超过了潜在的风险。与所有治疗用蛋白质药物一样,本品有潜在的免疫原性。尚未研究双眼同时使用本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如果双眼同时接受治疗,可能会使全身露量升高,从而导致全身不良事件的风险升高。本品不得与其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同时使用(全身或局部使用)。

出现下述情况,应暂停给药,且不得在下次汁划给药时间之前恢复给药;

  • 与上次的视力检查相比,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下降≥30字母;

  • 眼内压≥30 mmHg;

  • 视网膜撕裂;

  • 涉及中心凹中央的视网膜下出血,或出血面积占病灶面积的50%或更多;

  • 在给药前后的28天已接受或计划接受眼内手术。

接受抗-VEGF治疗湿性AMD之后,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的风险因素包括大面积的和/或高度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在具有这些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风险因素的患者中开始本品治疗时应谨慎。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3或4级黄斑裂孔患者中应中断治疗。

本品治疗可引起短暂的视觉障碍,这可能影响驾驶或机械操作的能力(参见【不良反应】)。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在这些暂时性的视觉障碍副作用消退前不能驾驶或进行机械操作。
药物相互作用:
目前尚未进行正式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毒理研究:
眼组织的显微镜改变全部与炎症有关,没有显示有任何眼结构的变性过程。在有些眼的视神经盘中观察到肉芽肿炎性改变。这些后段的变化在恢复期中减轻,有病例中完全消失。本品玻璃体内注射后未发现全身毒性体征。在部分接受药的动物中发现血清和玻璃体中有本品的抗体尚无本品在动物中致、致突变和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的数据。
生产企业:
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
药物分类:
其它眼部用药
相关药品:

注射用糜蛋白酶
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
重组人干扰素β1a注射液
注射用维替泊芬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