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成份为:氟维司群
其辅料为:乙醇96%,苯甲醇,苯甲酸苄酯,蓖麻油成年女性(包括老年妇女):推荐剂量为每月给药一次,一次250mg。尚缺乏更高剂量下中国患者使用的安全有效性信息。
儿童及青少年:因尚未确定本品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不推荐在该年 龄层中使用本品。
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对于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 无需调整剂量。未在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中评价本品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建议这些患者慎用(见【注意事项】)。
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对于轻度至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由于在这些患 者中氟维司群的暴露可能增加,故应慎用本品。没有本品对于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 研究资料(见【禁忌】、【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使用方法:臀部缓慢肌注。
用药指南:
由托盘中取出玻璃注射针筒,检查是否有破损。
撕开安全型注射针(SafetyGlideTM)的外包装(安全型注射针的使用指导见下)。
打开路厄氏注射器接口(Luer Connector)上白色塑料封套的封口,除去封套以及橡胶 头盖帽(见图1 ),将针头旋转锁于路厄氏接口。
除去注射针护套。
用药溶液使用前应进行目测,确保无微粒物质或者变色。
排除注射器中多余的气体(可能会留有小的气泡),臀部缓慢肌注。
在由患者身上退针时立即启动注射针保护装置,即向前完全推动杠杆至针尖完全被覆 盖(见图2 )。
目测以确定杠杆已完全向前,使注射针尖被覆盖。如无法启动该装置,则应立即弃至 经许可的锐物收集装置内。
来自 Becton Dickinson的SafetyGlideTM 信息
警告:使用前不得对安全型注射针进行高压灭菌。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将 手置于注射针之后。
安全型注射针使用指南
撕开安全型注射针的外包装,打开注射器路厄氏接口上白色塑料封套的封口,将安全 型注射针旋转固定于路厄氏接口。
将灌装好的注射器置于注射部位。
将保护罩由注射针处拔出,不得损伤针尖。
按包装上的指导进行注射。
为了方便使用者,注射针斜面向上指向杠杆,如图3所示。
在由患者身上退针时立即启动注射针保护装置,即向前完全推动杠杆至针尖完全被覆 盖(见图2 )。
目测以确定杠杆已完全向前,使注射针尖被覆盖。如无法启动该装置,则应立即弃至经许可的锐物收集装置内。
保护装置的启动可能会使注射后残留于注射针的少量液体略有飞溅。
最安全的是使用单手技术,并且在远离操作者本人和他人时启动装置。
处理
预填充型注射剂仅供一次性使用。
任何未使用的产品或废弃物应裉据当地医疗卫生管理要求处理。
配伍禁忌:
因缺少配伍禁忌研究,本品不得与其它药物混合。以下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是基于下述研究中本品250mg治疗组的合并数据计算而 得的:研究9238IL/0020,研究9238IL/0021,研究9238IL/0025,研究D6997C00002 (CONFIRM),研究 D6997C00004 (FINDER 1),研究 D6997C00006 (FINDER 2),及研究 D6997C00003 (NEWEST)*
表本品250mg在临床研究中不良反应的总结
基于所得数据,尚缺乏本品与本品临床研究中所报告的偶见或罕见不良事件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的证据。
临床试验信息:
试验9238IL/0020和9238IL/0021:请参考[临床试验]项中详细试验信息。
试验9238IL/0025:研究0025是在从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疾病晚期患者或在前12个 1月的辅助治疗中未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比较了氟维司群250mg与每天一次口 服20mg的他莫昔芬作为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总共587名患者(313名在 |氟维司群组,274名在他莫昔芬组)。
试验D6997C00002(CONFIRM):请参考[临床试验]项中的详细试验信息。
试验D6997C00004 (FINDER 1)和D6997C00006 (FINDER 2): FINDER1 和FINDER2 均为II期研究,用于评价三种氟维司群治疗方案(每月一次氟维司群500mg、每月一次氟维司群250mg或每月一次氟维司群250mg +首剂及两周时使用500mg作为负荷 剂量)的疗效、PK和安全性在曰本患者与西方患者之间的潜在种族差异。研究的目 |标人群为先前内分泌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抗雌激素)后乳腺癌进展或复发的激素 1受体阳性的绝经后妇女。每个试验中大约有145名患者。
试验D6997C00003(NEWEST): NEWEST是一项II期试验,用于比较雌激素受体阳 |性患有乳腺癌的绝经后妇女以氟维司群500mg和氟维司群250mg作为新辅助治疗对 1于肿瘤增殖的影响,以及疗效和耐受性。总共211名患者(109名在氟维司群500mg 组,102名在氟维司群250mg组)。轻度至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用本品(见【用法用量】、【禁忌】和【药代动力学】)。
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用本品(肌酐清除率<30mL/min)。
考虑到本品的给药途径为肌注,有出血体质或血小板减少症或正接受抗凝剂治疗的患 者应慎用本品。
I晚期乳腺癌妇女中常见血栓栓塞发生,这在临床研究中也被观察到。当给予高危患者 本品治疗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尚无氟维司群对骨骼作用的长期资料。考虑到氟维司群的作用机制,会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危险。
运动员慎用。
对于驾驶及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
本品不会或很少会影响患者驾驶和操作机械的能力。然而本品治疗期间常有虚弱无力的报告。对于有这些不良反应的患者在驾驶和操作机械时应特别谨慎。与咪达唑仑(CYP3A4的底物)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表明氟维司群对CYP3A4无抑制 作用。
与利福平(CYP3A4的诱导剂)和酮康唑(CYP3A4的抑制剂)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 表明,氟维司群的清除率未发生临床相关性的改变。故同时使用氟维司群与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时无需调整氟维司群给药剂量。对于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有效性
在患有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绝经后妇女进行的两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试验 9238IL/0020和9238IL/0021,0020在北美进行,0021主要在欧洲进行),通过与选 择性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进行比较,确定了氟维司群的疗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 在以抗雌激素药物或孕激素进行辅助治疗或晚期乳腺癌治疗后出现进展。
在两项试验中,对具有可测量和/或可评价病灶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 组,每月一次(28天±3天)肌注给予氟维司群250mg或每天一次口服1mg阿那曲 唑。在前三个月,每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一次评价,随后每三个月评价一次。北美试验 是一项包括400名绝经后妇女的双盲、随机试验。欧洲试验是一项包括451名患者的 随机开放试验。北美试验中氟维司群组的患者给予的是两次单独注射(2x2.5mL), 而欧洲试验中氟维司群组患者给予的是单次注射(1x5mL)。两项试验中,最初还 将患者随机分组至每月给予125mg剂量,但中期分析显示缓解率很低,因此撤销了低 剂量组。
表1提供了随机接受氟维司群250mg或阿那曲唑1mg的绝经后妇女的人口统计学和基 线特征。
表2总结了最少随访14.6个月后的试验结果。通过与活性对照药阿那曲唑1mg比较 缓解率(RR )和疾病进展时间(TTP ),确定了氟维司群250mg的疗效。对于缓解 率,两项研究排除了氟维司群劣于阿那曲唑的可能(单侧97.7%可信区间下限分别 为-6.3%和-1.4%,大于非劣效性检验的界值-10% )。
在北美试验28.2个月的随访期和欧洲试验24.4个月的随访期后,两组间的总生存期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尚无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通过月经和/或绝经前的LH、FSH和雌二醇水平证明具 有卵巢功能的妇女)使用氟维司群的疗效数据。
已在中国完成一项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试验 D6997L00004 ),包括了 234名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她们接受 抗雌激素辅助治疗后肿瘤复发,或是在晚期乳腺癌阶段接受一线抗雌激素治疗后进 展。该研究比较了每月给药一次250mg氟维司群(n=121 )与每天服用一次1mg阿那 曲唑(n=113)的安全性和疗效。该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疾病进展时间(TTP),次 要研究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 )、缓解持续时间(DoR )、临床获益率(CBR ) 和治疗失败时间(TTF)。表3提供了该研究人群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特征。表3试验D6997L00004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特征
如表3所示两组的基线特征分布基本均衡,但接受过2个挽救化疗方案的患者在两 组的分配比例不均:在氟维司群组接受过挽救化疗的62人中,接受过2个方案的占 到约1/3(32%);在阿那曲唑组接受过挽救化疗的49人中,接受过2个方案的占到约 1/4(24%)。表4总结了该研究的疗效结果。在疾病进展时间,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 率,治疗失败时间方面,两个治疗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氟维司群组的客观缓解率 为10%。
已经完成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试验D6997C00002 ),该研究包括了 736名患有晚期乳腺癌的绝经后妇女,这些妇女在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或完成辅 助内分泌治疗后疾病复发,或在接受内分泌治疗晚期乳腺癌期间疾病进展。在此项试 验中,对氟维司群500mg ( 362名患者)与氟维司群250mg (374名患者)进行了有 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 率(ORR)和总生存(OS)。
研究中氟维司群500mg的给药方法是分别在臀部的两侧各注射1支5m丨本品( 250mg/ml),用药时间分别在第0天,14天,28天和之后的每隔28(+/-3)天。氟维司群250mg的给药方法是分别在臀部的一侧注射1支5m丨本品(250mg/ml ),在另一侧注射安慰剂,给药时间分别为第0天,14天(注射2支安慰剂),28天和之后的每隔28 (+/-3)天。
表5提供了随机分组到500mg组和250mg组的绝经后妇女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
表6总结了试验D6997C00002的最少随访18个月后的试验结果(PFS, OS和ORR )。 通过与氟维司群250mg比较PFS,从而证明了氟维司群500mg的有效性。图4提供了 PFS数据的卡普兰-迈耶图,图5提供了OS数据的卡普兰-迈耶图。两组在总生存时间上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氟维司群500mg-该治疗剂量在中国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证。
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的作用
临床前研究资料未表明氟维司群对绝经后的子宫内膜有刺激作用(见【药理毒理】)。 在健康的绝经后志愿者中进行的为期两周的研究表明,与以安慰剂进行预治疗相比, 以250mg氟维司群进行预治疗可明显的降低每日服用20 μg炔雌醇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 膜的刺激作用(通过超声波测定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判定)。
尚无氟维司群对绝经后子宫内膜长期作用的资料。没有关于子宫内膜形态学的研究 资料。
在对患有良性妇科疾病的绝经前患者进行的两项短期临床研究中(分别为1周和 12周),氟维司群组和安慰剂组子宫内膜的厚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超声波测量)。
对骨骼的作用
尚无氟维司群对骨骼作用的长期研究资料。在多次给药研究中,本品及其它制剂的氟维司群在被测动物中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局 部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的肌炎和肉芽肿)是由于溶媒造成的;但与生理盐水相比,家 兔中肌炎发生的严重程度随氟维司群的增加而升高。在大鼠和犬中进行的多次肌注给 药毒性研究表明,许多观察到的作用是由氟维司群的抗雌激素作用造成的,尤其是在 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中。
在犬中进行口服和静注给药的研究,观察到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口服时,心电图 ST段略有抬高;静注时,有一只犬发生窦性停搏)。但这些情况发生时,其暴露水平 远高于在患者中的水平(Cmax >40倍),被认为在临床剂量下对人的安全性的意义 有限。
致癌性、致突变性和生殖损害:
在一项应用雌性和雄性大鼠,为期2年的致癌性研究中,氟维司群肌肉注射剂量为 15mg/kg/30天、10mg/大鼠/30天和10mg/大鼠/15天,上述剂量分别相当于给予女性 患者推荐剂量250mg/月时达到的全身暴露量[AUC 0-30天]的约1倍、3倍和5倍(雌性 大鼠)及1.3倍、1.3倍和1.6倍(雄性大鼠)。雌性大鼠给予剂量为10mg/大鼠/15天 和雄性大鼠给予剂量为15mg/大鼠/30天时,出现良性卵巢颗粒细胞肿瘤和睾丸莱迪希 细胞肿瘤(Leydig cell tumor)的发生率升高。上述肿瘤的诱导作用与由抗雌激素药 物导致的促性腺素水平药理学相关的内分泌反馈性改变相一致。
在加入和不加入哺乳动物肝脏代谢激活因子的情况下,氟维司群在多项体外试验中未 显示致突变性或致畸性(包括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菌株进行的细菌回复突 变试验、在人淋巴细胞中进行的体外细胞遗传学研究、在小鼠淋巴细胞中进行的哺乳 动物细胞突变试验和大鼠体内微核试验)。
雌性大鼠在交配前2周和交配后1周给予剂量奋0.01mg/kg/天的氟维司群时(裉据体表面积[BSA]约为推荐人用剂量的百分之一),可导致生殖能力和胚胎存活下降。 雌性大鼠给予剂量为0.001mg/kg/天(裉据BSA约为人用剂量的千分之一)时,未 见药物对雌性大鼠生殖能力和胚胎存活的不良影响作用。在给予剂量为2mg/kg/天 时(裉据BSA为人用剂量的两倍),在29天停药期后,雌性大鼠的生殖能力恢复至 对照组水平。氟维司群对雌性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作用与其抗雌激素活性一致。未 研究氟维司群对雄性动物生殖能力的潜在影响作用,但在一项为期6个月的毒理学 研究中,肌肉注射给予氟维司群剂量为15mg/kg/30天、10mg/大鼠/30天或10mg/大 鼠/15天的雄性大鼠出现源于细精管的精子损失、输精管萎缩和附睾的变性改变。停 药后20周,睾丸和附睾的病变并未恢复。上述氟维司群剂量约相当于女性患者全身暴 露量[AUC0-30天]的2倍、3倍和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