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碳酸氢钠注射液
英文名称:Sodium Bicarbonate Injection
商品名称:碳酸氢钠注射液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碳酸氢钠。

辅料为依地酸二钠。
适应症:
  1. 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治疗轻至中度代谢性酸中毒,以口服为宜。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则应静脉滴注,如严重肾脏病、循环衰竭、心肺复苏、体外循环及严重的原发性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 碱化尿液。用于尿酸性肾结石的预防,减少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及急性溶血防止血红蛋白沉积在肾小管。

  3. 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

  4. 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但本品禁用于吞食强酸中毒时的洗胃,因本品与强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急性胃扩张甚至胃破裂。

用法用量:

代谢性酸中毒:静脉滴注,所需剂量按下式计算:补碱量(mmol)=(-2.3-实际测得的BE值)×0.25×体重(kg),或补碱量(mmol)=正常的CO2CP -实际测得的CO2CP (mmol)x0.25×体重(kg)。除非体内丢失碳酸氢盐,一般先给计算剂量的1/3~1/2,4~8小时内滴注完毕。心肺复苏抢救时,首次1mmol/kg,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每1g碳酸氢钠相当于12mmol碳酸氢根)。

静脉用药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 静脉应用的浓度范围为1.5%(等渗)至8.4%;

  2. 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中pH值、碳酸氢根浓度变化决定追加剂量;

  3. 短时间大量静脉输注可致严重碱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当用量超过每分钟10ml高渗溶液时可导致高钠血症、脑脊液压力下降甚至颅内出血,此在新生儿及2岁以下小儿更易发生。故以5%溶液输注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8mmol钠。但在心肺复苏时,因存在致命的酸中毒,应快速静脉输注。

碱化尿液,成人:静脉滴注,2~5mmol/kg,4~8小时内滴注完毕。
不良反应:
  1. 大量静脉注射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疼痛、异常疲倦虚弱等,主要由于代谢性碱中毒引起低钾血症所致。

  2. 剂量偏大或存在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水肿、精神症状、肌肉疼痛或抽搐、呼吸减慢、口内异味、异常疲倦虚弱等。主要由代谢性碱中毒所致。

  3. 长期应用时可引起尿频、尿急、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异常疲倦虚弱等。

警告:
使用前如发现溶液浑浊,瓶身细微破裂者,均不可使用。孕妇应慎用。本品可经乳汁分泌,但对婴儿的影响尚无有关资料。
注意事项:
  1. 对诊断的干扰:对胃酸分泌试验或血、尿pH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

  2. 下列情况慎用:

    1. 少尿或无尿,因能增加钠负荷;

    2. 钠潴留并有水肿时,如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3. 原发性高血压,因钠负荷增加可能加重病情。

  3. 下列情况不作静脉内用药:

    1. 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

    2. 因呕吐或持续胃肠负压吸引导致大量氯丢失,而极有可能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3. 低钙血症时,因本品引起碱中毒可加重低钙血症表现。

  4. 使用前如发现溶液浑浊,瓶身细微破裂者,均不可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1. 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是具有较强盐皮质激素作用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时,易发生高钠血症和水肿。

  2. 与苯丙胺、奎尼丁合用,后两者经肾排泄减少,易出现毒性作用。

  3. 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和M胆碱酯酶药等合用,后者吸收减少。

  4. 与含钙药物、乳及乳制品合用,可致乳-碱综合征。

  5. 与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合用,后者的吸收减少。

  6. 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增加发生低氯性碱中毒的危险性。

  7. 本品可使尿液碱化,影响肾对麻黄碱的排泄,故合用时麻黄碱剂量应减小。

  8. 钠负荷增加使肾脏排泄锂增多,故与锂制剂合用时,锂制剂的用量应酌情调整。

  9. 碱化尿液能抑制乌洛托品转化成甲醛,从而抑制后者治疗作用,故不主张两药合用。

  10. 本品碱化尿液可增加肾脏对水杨酸制剂的排泄。

生产企业:
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
药物分类:
电解质制剂
相关药品:

氯化钾注射液
氯化钾注射液
甘油磷酸钠注射液
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
口服补液盐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