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罗哌卡因
本品辅料为氯化钠。盐酸罗哌卡因适用于
外科手术麻醉
硬膜外麻醉,包括剖官产术
区域阻滞;
急性疼痛控制
持续硬膜外输注或间歇性单次用药,如术后或分娩镇痛
区域阻滞。
盐酸罗哌卡因仅供有麻醉经验的临床医生或在其指导下使用。
常用麻醉的参考剂量见下表,或遵医嘱。
一般情况,外科麻醉(如硬膜外用药)需要较高的浓度和剂量。对于镇痛用药(如硬膜外用药)控制急性疼痛,建议使用较低的浓度和剂量。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藏的推荐剂量(见下表)(根据本品动物试验结果,本品的用药浓度不宜超过75mg/ml)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的推荐剂量
上表中的荆量对提供有效的麻醉是必要的,可以作为用于成人的指导剂量。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会有个体差异。以上数据反映了所需平均剂量的预计范围。有关其他局麻技术,应参考标准教科书。
在注射前以及注射期间,应仔细回吸以防止血管内注射。当需要大剂量注射时,如硬膜外麻醉,建议使用3~5ml试验剂量的含有肾上腺索的利多卡因(2%赛罗卡因)。如误静脉内注射可引起短暂的心率加快,或误蛛网膜下腔注射可出现脊髓麻醉。在注入标准剂量前及注入中需反复回吸并注意缓慢注射或逐渐增加注射速度( 25~50ml/min),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指征并持续与病人交谈。如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
对术后疼痛的治疗,建议采用以下技术:如果术前已经放置硬膜外导管,可经此管给予本品7.5mg/ml实施硬膜外注射。术后用2mg/ml盐酸罗哌卡因维持镇痛。对大多数中度至重度的术后疼痛,临床研究表明每小时6~10ml(12—20mg)的输液速度,能够提供有效镇痛,只伴有轻微而非进行性的运动神经阻滞。采用这一技术后,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明显下降。临床研究还表明,对于需用较高剂量的病人,每小时12 ~14ml( 24~28 mg)的输液速度也能较好地耐受。
7.5mg/ml以上的浓度未曾有用于剖腹产术的记录。
临床经验表明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硬膜外输入长达24小时是可行的。不可预期的影响
盐酸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和其它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是类似的。
除了误注射进血管或过量等意外事件,局麻的副反应是少见的。要将其阻滞神经本身引起的生理反应相区别,如硬膜外麻醉时的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用药过量和误注射入血管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参照“药物过量”)。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对酰胺类的局麻药来说是很少见的。(最严重的过敏反应是过敏性休克)。
急性全身毒性
只有在过大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是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参照“药代动力学”和”药物过量”)。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大部分和麻醉有关的事件和神经阻滞的影响和临床情况有关,很少和药物的反应有关。在临床研究中治疗中病人低血压发生率为39%,怒心的发生率为25%。临床报道常见不良反应事件(>1%)是低血压、恶心、心动过缓、呕吐、感觉异常、体温升高、头痛、尿潴留、头晕、高血压、寒战、心动过速、焦虑、感觉减退。对于高龄或伴有其它严重疾患诸如患有心脏传导部分或全部阻滞、严重肝病或严重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而需施用区域麻醉的病人,应特别注意。为降低严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在实施麻醉前,应尽力改善病人的状况,药物剂量也应随之调整。
由于盐酸罗哌卡因在肝脏代谢,所以严重肝病患者应慎用,因药物排泄延迟,重复用药时需减少剂量。通常情况下肾功能不全病人如用单一剂量或短期治疗不需调整用药剂量。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伴有酸中毒及低蛋白血症,发生全身中毒的可能性增大(见“用法用量”)。
硬膜外麻醉会产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如预先输注扩容或使用血管性增强药物,可减少这一副作用的发生,低血压一旦发生可能用5~10mg麻黄索静脉注射治疗,必要时可重复用药。
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及脊柱功能不良(如前脊柱血管综合征,蛛网膜炎、马尾综合征)和区域麻醉有关,而和局部麻醉药几乎无关。
区域麻醉的实施必须在人员和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用于监测和紧急复苏的药物和设备应随手可得。在实施较大剂量麻醉前应先给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有关临床医务人员中应进行适当的培训并能熟悉副作用,全身毒性和其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见“用法用量”)。
有些局部麻醉如头颈部的注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而与所用的局麻药无关。
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者的影响
即使没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局部麻醉会轻微地影响特神状况及共济协调,还会暂时损害运动和灵活性,这些作用与剂量有关。
因为毒性作用是可以累加的,接受其他局麻药或与酰胺类局麻药结构相关的药物治疗的病人如同时使用本品应慎用。
配伍禁忌:罗哌卡因在pH6.0以上难溶,所以在碱性环境中会导致沉淀。据文献报道,只有在高剂最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在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参见“药理作用”和”药物过量”)。
曾有一例患者因作臂丛神经阻断时,无意中将200mg药物注入血管内后,发生惊厥。
生殖毒性:接受试验的两代大鼠来见生育力及一般生殖行为受药物的影响,施用最高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后,因其对孕母的毒性作用,产后三天内幼仔的死亡数增多,列于新生仔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对大鼠和兔所进行的致畸试验未见罗哌卡因对器官发生以及胎儿早期发育有任何不利影响,以最大可耐受剂量对围生期及产后的大鼠进行研究,来见其对胎儿后期发育、分娩,哺乳、新生儿生存力及子代的生长有任何影响。
另一大鼠围生期及产后的研究,将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作比较,发现在用药剂量低得多与游离血浆浓度也低的布比卡因即可观察到对孕母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