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剂量取决于检查的种类、病人的年龄、体重、心输出量和全身情况及使用的技术。一般而言,该药的常用碘浓度和容量与目前使用的其它含碘对比剂相似。和其它对比剂一样,在用药前后都必须保证体内有充足的水份。以下的剂量可作为临床指导。
静脉注射指南
动脉注射指南
脊髓造影指南
体腔内使用指南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感觉异常,如热感或暂时性的金属味觉。腹部不适或疼痛很罕见(发病率<1:1000),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也很少见(发病率<1:100,但>1: 1000)。过敏样反应较少见,通常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和皮肤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红斑、荨麻疹、搔痒和血管性水肿,它们可在注射后立即出现也可在几天后出现。严重的反应如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或肺水肿非常少见。过敏样反应可能与剂量和用药途径无关。严重反应的最初症状可能仅是轻微的过敏症状,必须马上停止继续使用对比剂,必要时应立即通过血管给药进行相应的治疗。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其过敏反应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误为迷走神经反应。迷走神经反应可引起低血压和心律过缓,很少见。严重皮肤反应如多行性渗出性红斑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很少见。偶可发热伴寒战。碘中毒或“碘中毒性腮腺炎”是一种罕见的与使用碘对比剂有关的并发症,表现为腮腺的肿胀和触痛,可在检查后持续达10天。
和含碘对比剂有关的不良反应本质上一般都为轻到中度且为暂时性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的不良反应要比离子型对比剂更少。重度反应和致死反应非常罕见。
在动脉内注射对比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性质与注射的部位和剂量有关。选择性动脉造影或其它相应的技术操作可使目标器官处于高浓度对比剂状态,可能会引起相应器官的并发症。外周血管造影常会引起远端的热感和疼痛(发病率>1:10)。短暂性S-肌酐上升也很常见,但通常无临床意义。肾功能衰竭非常罕见。不过有致死病例的报道。冠脉、脑或肾动脉注射后会引起动脉痉挛并导致局部缺血。神经系统反应非常罕见,它们可为癫痫发作或短暂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偶可在随防的CT扫描时见到对比剂通过血脑屏障为脑皮质摄取,有时可伴短暂性意识模糊或皮层盲。严重的心脏并发症如心律紊乱、心功能减退或心肌缺血都很少见。
静脉造影后的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内血栓形成很少见。曾有极个别关节痛的病例报道。
鞘内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可能在检查后几小时甚至几天后延迟出现。其发生率与单独腰穿相似。头痛、恶心、呕吐和头晕很常见,主要与穿刺点脑脊液渗漏引起蛛网膜下腔压力下降有关。有些病人会有严重的头痛并持续几天。不要抽出太多的脑脊液以避免压力过度下降。轻度的局部疼痛、外周感觉异常和根性疼痛偶可发生在注射的部位(发生率<1:10,但> 1:100)。下肢疼痛和痛性痉挛偶有见到。脑膜刺激所致的畏光和假性脑膜炎偶有发生。症状明显的化学性脑膜炎非常罕见,也应考虑有感染性脑膜炎的可能。非常少见的反应还有短暂性脑功能失调,包括癫痫发作、短暂性意识丧失、运动和感觉障碍。少数病人有EEG的改变。
体腔内使用时,全身性过敏反应少见。
ERCP:淀粉酶水平略有升高比较常见。ERCP检查后偶可在肾脏内见到对比剂,此情况提示ERCP后胰腺炎的危险性大为增加。也有发生坏死性胰腺炎的个案报道。
口服对比剂偶可发生胃肠道不适。
子宫输卵管造影:常有下腹部短暂性轻度疼痛。
关节腔造影:造影术后疼痛比较常见。症状明显的关节炎罕见,此种病人应考虑感染性关节炎的可能。
疝造影:轻度的术后疼痛较常见。
有过敏、哮喘和对含碘制剂有过不良反应的需特别注意。对这些病例可考虑使用预防用药,如类固醇,H1,H2组胺受体拮抗剂等。
碘对比剂可激发过敏样反应或其它过敏反应的表现。因此应预先进行急救措施的训练和预备必须的抢救药物和器械以应付可能出现的严重反应。
鉴于预试验对由非离子型对比剂引起的过敏预测的准确性极低,以及预试验本身也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因此不建议采用预试验来预测碘过敏反应。
在整个X线检查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静脉输液通路畅通。
体外试验中,非离子型对比剂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较离子型对比剂为轻。在施行血管造影术时,应十分小心在血管内的技术操作,不时地用肝素化的生理盐水灌洗导管以减少与操作技术相关的血栓形成和栓塞。
在用对比剂前后必须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这一点尤其适合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及婴幼儿和老年人。小于1岁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血液动力学失调。对有严重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的病人需特别注意。因为他们易发展为血液动力学失调和心律紊乱。
急性脑病、脑瘤或有癫痫病史的病人要预防癫痫发作并需特别的注意。酗酒和吸毒者其癫痫发作和神经系统反应危险性大为增加。少数病人在椎管造影后发生短暂性听力丧失或耳聋,这可能是腰穿后脑脊液压力下降所致。
为预防使用对比剂后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对已有肾功能损害和糖尿病的病人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他们的危险性较大。异型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病和Waldenstrom巨氏球蛋白血症)的病人危险性也较大。预防措施包括:
证实有高危险因素的病人。
确保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如有必要,可在检查前由静脉维持输液直到对比剂从肾脏清除。
在对比剂清除之前避免任何加重肾脏负担的肾毒性药物、口服胆囊对比剂、动脉钳闭术、肾动脉成形术或其它大型手术。
延迟重复的造影检查直到肾功能恢复到检查前水平。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需特别注意,因为这些病人清除对比剂的时间明显延长。血透的病人在接受对比剂检查后应立即进行血液透析。
含碘对比剂可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嗜铬细胞瘤病人在介入治疗时应给予预防高血压危象的α受体阻滞剂。甲亢病人也需特别注意。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人在使用碘对比剂后有发展成甲亢的可能。应清楚地认识到早产儿在使用对比剂后有短暂性甲减的可能。
对比剂外渗时偶然会引起局部的疼痛和水肿,它们会逐渐消退,不留后遗症。不过,偶可见发生炎症甚至组织坏死的病例。常规处理方法为抬高患肢和局部冷敷。万一发生隔室综合症需手术减压。
观察时间:使用对比剂后的病人应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因为大多数的严重不良反应都发生在这段时间。不过,仍有发生延迟反应的可能。
鞘内注射:在椎管造影后,病人应休息1小时,头、胸抬高20o。然后可小心下床行走但不要弯腰。如仍躺在床上,应保持头胸抬高位6小时。对癫痫发作阈较低的病人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门诊病人最初的24小时内不能独处。
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在鞘内注射后24小时内不应驾驶和操作机器。
本品应象所有的非胃肠道药品一样在使用前目检,以检查是否有微粒、变色和与容器的粘连现象。
使用对比剂可能会导致短暂性肾功能不全,这可使服用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的糖尿病人发生乳酸性酸中毒。作为预防,在使用对比剂前48小时应停服双胍类降糖药,只有在肾功能稳定后再恢复用药。
二周内用白细胞介素-2治疗的病人其延迟反应的危险性会增加(感冒样症状和皮肤反应)。
所有的碘对比剂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的测定,甲状腺碘结合能力下降会持续几周。
血清和尿中高浓度的对比剂会影响胆红素、蛋白或无机物(如铁、铜、钙和磷)的实验室测定结果。在使用对比剂的当天不应做这些检查。
虽然没有明确的配伍禁忌,碘海醇仍不应与其它药物直接混合使用。应使用单独的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