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名称 本品主要成份为甲苯磺酸托氟沙星,其化学名为:(±)7-(3-氨基-1-吡咯烷基)-1-(2,4-二氟苯基)-6-氟-1,4-二氢-4-氧-1,8-萘啶-3-羧酸对甲基苯磺酸盐单水合物。
分子式:C19 H15 F3 N4 O3 ·C7 H8 O3 S·H2 O
分子量:594.56
主要成份相关链接: 甲苯磺酸托氟沙星本品适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下列轻中度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
咽喉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气管炎、肺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细支气管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等;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副睾丸炎、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子宫体炎等;
胆道感染:
胆囊炎、胆管炎等;
肠道感染:
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等;
皮肤软组织感染:
毛囊炎(脓疱性痤疮),疖、疖肿症、丹毒、蜂窝织炎、痈、皮下脓疮、多发性痤疮、感染性粉瘤、肛周脓肿、汗腺炎等;
眼、耳、鼻、口腔感染:
外耳炎、中耳炎、副鼻腔炎、化脓性唾液腺炎、眼睑炎、麦粒肿、泪囊炎、睑板腺炎、齿周组织炎、齿冠周围炎、鄂窦炎等;
其它感染:
乳腺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外伤及手术创伤后伤口感染等。
一般感染:
成人每日口服300~450mg,分2~3次服用。
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
成人每日口服450mg,分3次服用。
严重感染:
成人每日口服600mg,分2~3次服用。
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原则上应确认感染后使用,用药疗程要根据病情而定。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红斑、浮肿、过敏症、发热等;
消化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等;
神经系统反应:
头痛、头晕、失眠、骨骼肌无力、倦怠乏力等;
血液系统反应:
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等;
实验室检查:
BUN升高、AST升高、ALT升高等;
其它:
偶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无粒性白细胞、伪膜性结肠炎、低血糖等。
本品为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阻碍细菌的DNA复制,达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
本品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的葡萄球菌属和肺炎球菌等的抗菌作用比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强;对革兰阴性菌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铜绿假单孢菌、厌氧菌的拟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的抗菌作用比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强;对沙眼衣原体的抗菌作用比氧氟沙星强。
体外试验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对本品产生耐药的频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