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长达35小时,可使患者每日只服用一次药物(每日一次),推荐剂量为,第一天一次服用2片,以后的治疗剂量为每天一片。
疗程可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情及细菌在体内的情况而加以调节。一般说来,5-10天已足够。鉴于半衰期较长的特点,停药后抗菌作用仍能持续2-3天。因此,在病人已退热或症状消失后,无需继续用药。在治疗无并发症的膀胱炎时,一次性服用0.4g已足够。
老年病人:如肾功能正常的话,无需调整剂量。
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来说,只在严重肝功能不全时需要降低剂量。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毫升/分钟的患者,应该隔日服用。
对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来说,只有那些肝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需要降低剂量。临床试验时,最长治疗期限为4周,而且只限于成年患者。在临床试验中,下列的一些不良反应是比较常见的:
胃肠道:上腹部疼痛、恶心、胃灼热感、消化不良、腹泻及呕吐。如在用药期间或以后,患者有严重的持续腹泻,则必须立即通知医生,因为,此时应考虑到有可能发生假膜性结肠炎。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必须立即停药并采用合适的治疗措施(如:口服万古霉素4×250毫克/天)。
神经系统:头疼、神经过敏、焦虑、头晕、睡眠障碍、振颤及疲劳。
过敏反应:皮肤反应(红斑、寻麻疹、皮疹)和浑身搔痒。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舌及声门的水肿、呼吸困难、低血压直到危及生命的休克)亦可能发生。
在极少病例中,亦可观察到下列的不良反应:
口干、腹胀、感觉异常、精神混乱、幻觉、耳鸣、盗汗、肌肉痛、光敏感性增高。曾报道少数病例在服用盐酸芦氟沙呈后发生腱炎或腱损伤。
如发生不良反应,医生应认真考虑是否继续用药。无论如何,已观察到在停药后某些不良反应是减轻了。即使目前的试验还未能对本品所有的不良反应作出明确的估价,但是它的安全性与其它喹诺酮类药物是相似的。因此,在治疗期间产生了同类药物已报道的,但本品还未报道的不良反应,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如发生上述以外的任何不良反应,亦应向医师或药剂师报告。
对本药或氟喹酮类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一样,本品不应用于癫痫或有抽搐病病史的患者。
鉴于本品在下列诸方面的安全性尚未完全确定以及会损伤在发育中的关节软骨的可能性可不能排除,本品不适用于妊娠,哺乳妇女及骨骼发育尚未完全的小儿或年轻病人。
过去曾用喹酮类药物引起腱损伤的患者亦忌用。与其他氟喹酮类药物一样,本品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时应谨慎,当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毫升/分钟时,应隔天服用本品。与其他氟喹酮类药物一样,本品用于老年人、严重肝功能损害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病人时,应谨慎小心。
与其他氟喹酮类药物一样,曾观察到少数患者对光的敏感性增高,因此,为预防起见,本品的治疗期内,患者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紫外线(太阳灯)照射。
与其他抗菌素药物一样,长期使用会引起耐药菌的产生,包括真菌。此时需要使用其他相应的治疗。
本品会改变人的警觉性,即使在常规剂量时也有此可能,因而会影响驾驶车辆或操纵机器的能力。
在服用氟喹酮类药物期间,可能会导致肌腱的损伤,跟腱疼痛(踝关节)时应停止服药,并休息,向医生咨询以得到适当治疗。易于发生肌腱损伤甚至骨折的人群有:60岁以上的患者,参加剧烈体育锻炼者,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及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的初始活动阶段。本品应放在儿童不能随手拿到的地方。与其他氟喹酮类药物一样,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类的解酸剂会影响本品的吸收。为了减少此种影响,应在服用本品的前、后4小时才可用抗酸剂。
和其他氟喹酮类药物不一样,未观察到本品与茶碱及其衍生物有交叉反应。为谨慎起见,在长期用药期间,应对茶碱的血浆浓度进行监测。
本品对咖啡因的排泄没有影响。
应避免氟喹诺酮类药物与非甾体抗炎药物连用。
本品与其他药物连用时,未观察到有相互反应。盐酸芦氟沙星片是一种广谱氟喹诺酮抗生素,对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属于杀菌型的抗菌药物。
盐酸芦氟沙星对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如萘呋酸和吡哌酸等有耐药性的许多菌株有敏感作用而没有交叉耐药性。该交叉抗药性在第二代喹诺酮药物里可见到。
盐酸芦氟沙星的急性毒性较低。慢性毒性试验证实,服用一年,猴子和老鼠可以耐受10-15倍的人类治疗剂量的盐酸芦氟沙星。该剂量不会导致身体任何器官的变化。生殖毒性研究尚未查证出任何中毒征象。盐酸芦氟沙星没有致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