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缓慢滴注。每次滴注20分钟以上,疗程3~7日。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后静脉缓慢滴注。
成人:一次0.25~0.5g,一日2次。
小儿:按体重一次5~7.5mg/kg,一日2次。有严重贫血、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对诊断的干扰:使用本品后引起血胆红素增高者可高达25%。大剂量可引起血红蛋白下降。
尽早用药。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病初3日内给药一般有效。本品不宜用于未经实验室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
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本品,对肝功能、血象有不良影响。
重复给药毒性:
小鼠、大鼠和猴在经口给予本品剂量为30、36和120mg/kg,给药时间为4周或更长时,可引起心脏损伤。
遗传毒性:
本品浓度分别为0.015和0.03~5.0mg/ml,在无代谢活化物的条件下,可增加小鼠Balb/c3T3(成纤维细胞)和L5178Y(淋巴瘤)的细胞转化和突变。浓度范围为3.75~10.0mg/ml,在加入代谢活化物的条件下,对L5178Y细胞的突变率有一定的增加(3~4倍)。小鼠微核试验结果提示,静脉注射本品剂量范围为20~200mg/kg时,具有诱裂作用。在显性致死试验中,大鼠腹腔注射本品剂量范围为50~200mg/kg,连续5天,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生殖毒性:
雄性小鼠给予剂量范围在35~150mg/kg时,可导致明显的生精管萎缩,精子浓度降低和形态异常的精子数量增加。停药后3~6个月,生精能力部分恢复。其它几项毒性试验也提示,成年大鼠经口给予本品剂量低至16mg/kg时,可引起睾丸损伤(生精管萎缩),未进行更低剂量的研究。尚未对雄性动物的生殖能力进行研究。
不同种属的动物研究已证实本品有明显的致畸和/或杀胚胎的潜在毒性。仓鼠单次经口给予本品剂量为2.5mg/kg或更大,家兔和大鼠的剂量分别为0.3和1.0mg/kg,结果均已证实有致畸作用。畸形主要发生在关颅骨、腭、眼、四肢、颌骨、骨骼和胃肠道,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剂量的递增而增加。胎儿和子代的存活率降低。本品引起家兔和大鼠胚胎致死的剂量为1mg/kg,其无致畸作用剂量分别为0.1和0.3mg/kg(根据体表面积推算,分别相当于人等效剂量0.015和0.04mg/kg)。
致癌性:
大鼠经掺食给予本品剂量为16~200mg/kg的长期研究结果提示,本品可能诱发良性乳房、胰管、垂体和肾上腺瘤。小鼠和大鼠的18~24个月的初步致癌试验并非最终结果,但这些试验证实,给予本品剂量分别为20~75和10~40mg/kg,小鼠和大鼠分别出现的血管损伤和视黄醛还原酶变性与本品长期给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