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喹莫特乳膏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咪喹莫特乳膏
英文名称:Imiquimod Cream
商品名称:艾达乐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咪喹莫特
适应症:
成人外生殖器疣和肛周疣/尖锐湿疣。
用法用量:
本品每周应用3次,于睡前外用,药物在皮肤上保留时间为6-10小时,然后用肥皂或清水清洗用药部位。每周3次的使用程式是: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或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均于睡前使用。红斑是常见的。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或严重的局部皮肤反应,应停用几天,当反应消退后再继续治疗。当出现反应时应穿透气性的衣物如:棉纱、棉内衣裤。给予适当剂量的治疗可以达到本品的最大治疗效果。建议用药前后要洗手。本品包装在一次使用的袋内,含有足以覆盖20cm2的乳膏剂,应避免过量使用。应指导患者如何把乳膏应用于生殖器或肛周疣的皮损上。在疣表面涂上一薄层,然后摩擦直至不再看见乳膏剂为止。用药部位不必包扎。
不良反应:

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最常报道的不良反应是局部皮肤和用药部位的反应;也有患者有全身反应。这些反应通常是轻至中度的,然而,在每周3次的治疗中也有报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每天1次疗法的副反应比一周3次的不良反应更多、更强烈。总的来说,在每周3次的疗法研究中,有1.2%(4/327)的患者因为局部皮肤或用药部位皮肤的反应而停止治疗。在临床对照研究试验中皮肤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如下表:

应用5%咪喹莫特乳膏也有远部位的皮肤反应的报道,来自女性的远部位的皮肤反应为红斑(3%)、溃疡(2%)、水肿(1%);男性为糜烂(2%)、红斑、水肿、硬化、蜕皮各为1%。被判定为与本品很可能有关或可能有关,并且发生率在5%以上的不良事件列于下表,其中包括疼痛、类似感冒症状和肌痛等症状。

被判定为与本品很可能有关或可能有关,并且发生率在1%以上的不良事件包括:用药部位的异常:疣部位的反应(烧灼、色素减退、刺激、瘙痒、疼痛、潮红、敏感、痛苦、刺痛、触痛);远部位的反应(流血、烧灼、瘙痒、疼痛、触痛、足癣);全身反应:疲劳、发热、类似感冒症状;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头痛;胃肠道:腹泻:肌肉-骨骼;肌痛。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尚未进行治疗尿道、阴道、宫颈、直肠内的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评估,因而不推荐用于这些情况的治疗。

一般情况

局部常可见红斑、糜烂、表面脱落及水肿。如果出现严重的局部皮肤反应,应用温和的肥皂水洗去药物,皮肤反应消退后可继续治疗。没有应用其他药物治疗生殖器和肛周疣后,立即应用本品的临床经验,因此在任何先前使用药品或外科手术治疗生殖器/肛周疣后,伤口未愈合之前,并不推荐使用本品。本品有加重皮肤炎症的可能。

给患者的讯息

应用本品的患者应注意以下的信息和说明,本品对生殖器和肛周疣传播的作用尚不知道。本品可能会损害避孕套和阴道隔膜,因此不主张同时使用。

  1. 遵医嘱使用该药。仅供外用,避免接触到眼睛。

  2. 治疗部位不能包扎。

  3. 当皮肤上有药物时应避免性接触(生殖器、肛周、口)。

  4. 建议使用本品6-10小时后,用温和肥皂或水清洗治疗部位。

  5. 患者用药部位或邻近部位皮肤出现诸如红斑、糜烂、皮肤剥脱和水肿等局部反应是常见的。大多数反应是轻至中度的,若出现严重的皮肤反应应立即通知给药医生。

  6. 未进行包皮环切的男性治疗包皮下疣时应将包皮翻起,并每天清洗。

  7. 患者应了解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疣出现,因为本品并不能治愈疣。

药物相互作用:
尚未发现本品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毒理研究:

致癌性、致突变性、对生育的损伤

尚无对啮齿类动物的致癌性资料。在8种不同致突变系列试验中,没有发现异常,包括Ames,鼠淋巴瘤,CHO染色体异位,人类淋巴细胞染色体异位,SHE细胞转化,鼠骨髓细胞遗传学及鼠显著致死试验。在鼠交配、妊娠、分娩及授乳过程中,给予口服8倍于人类的剂量(按mg/m2计算),未见对生殖的影响。
生产企业:
iNova Pharmaceuticals (Australia) Pty Limited.
药品监管分级:
外用药品
药物分类:
抗病毒药
相关药品:

阿巴卡韦双夫定片
阿昔洛韦片
恩替卡韦片
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
注射用阿昔洛韦